门口的海瑞正准备脱鞋,突然看见走到屋内的李时珍,面对自己的母亲,跪了下来:“晚辈李时珍拜见海老夫人!”
海瑞看到这里脱鞋的动作一顿,愣愣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从明朝的史书上可以看出:
如今即将见面的三人,都是性情极为刚烈、行事极端执拗的人。
海瑞的金刚秉性,自然不用多言,史书上自有书写。
而李时珍在皇宫,公然反对嘉靖迷信方士。反对所有人迎合嘉靖,吹捧丹药,因而愤愤而去。由此可见,李时珍也是个执拗之人。
至于海母,虽然史书上记载不多,仅仅只言片语。但也能看出海姆的性格。
海母终其一生,守平、守节、教导儿子,行走正道。虽然是个极度封建的老太太,但是他的品行绝对无可挑剔。
现在这三个人,在这样的时候见面了。其中最担心的,就是海瑞了。这个三人中,唯一以性格刚烈,而闻名青史之人。
没办法,谁让一个是他母亲,另一个是他请来的医生。
像李时珍这种杏林大拿,平时就算见了王公贵族,也都是拱手行礼。但这个时候,竟然恭恭敬敬的向海母跪了下去。
海瑞看见这一幕,连忙甩掉鞋子冲进去,也向着李时珍的方向,跪了下去。
海母先是扶起李时珍,这才对着海瑞问道:“这就是李太医?”
“母亲,是的,不过李先生不喜欢人家叫他太医!”海瑞此时也爬了起来,快速的回答。
“那叫什么?”海母疑惑的问道。
“母亲,和我这样,喊李先生便是!”海瑞想了想,也想不到什么更好的称呼。
李时珍这时也说话了:“老夫人,你叫我李时珍便是!”
海母听的迷惑,摆了摆手:“你是太医那就是太医,我还是叫你太医吧!”
海瑞担心李时珍不高兴,连忙开始解释:“母亲,李先生就是因为劝谏皇上,不要相信方士。
得罪了太医院那些人,这才辞去了太医的职务,因此便不喜欢人家叫他太医了!”
李时珍看了海瑞一眼,也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摆了摆手:“算了,旁人不能叫的,但老夫人要叫就叫。”
“多谢李先生体谅!”海瑞立刻向着李时珍做了一揖。紧接着跑到桌子边,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到海母身边:
“李先生请坐吧,麻烦先生给家母先诊脉了!”
在李时珍坐下来后,海瑞又跑到母亲身边催促道:“母亲,让李先生给您诊脉吧!”
海母皱着眉头看了两人,有些不高兴的说道:“李太医是来给你们俩夫妻看病的,给我整什么脉呀?”
海瑞连忙说道:“母亲的脚在大冷天都出汗,儿子担心是肝火、心火一类的热症。有李先生来诊一诊,儿子也好放心不是。”
海母打死也不伸手,还特意将手往袖子里收了收:“我出汗发热都七十多年了,要是这是病,不早死了?”
海瑞被母亲一句话顶在那里,半天也不好接,只得求助似的看向李时珍。
经过短暂的接触,李时珍也发现了海母是一个,个性极其执拗的老太太。
不过名医之所以为名医,还有一个能力。就是不同的病人,用不同的看法,于是当即便问道:“老夫人,您老是海南人吧?”
“不错!老婆子的确是海南人!”海母点了点头。
李时珍笑了笑说道:“我曾在海南听过一句俗语:有雨无雨听龙王爷的,那下一句是什么呢?”
海母立刻就明白了,便将右手伸了过去,笑着说道:“你这是考验我呀,莫要考了,我听你的便是。”
海瑞露出了,三分惊诧、三分不解、四分佩服的神色,神色复杂的望向李时珍。
李时珍也不看他,而是开始了诊脉,不过只过了片刻,便松开了手笑道:“老妇人的身体很好,那并不是什么热症。”
海母瞪了海瑞一眼,也收回了手,斥道:“我都说了这不是病了,偏偏你这里事多。哼,听到大夫的话,安心了吧!”
“是!”海瑞在一旁应着,不过还是有些疑惑的,望向李时珍问道:
“请问先生,你刚才说的鄙人家乡,那句谚语的下一句是什么?为何我母亲……”
李时珍一听这事,便哈哈大笑了起来,不过却并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海母。
而海母这时也跟着笑了:“亏你还是海南人呢?李太医都知道,你却不知道。
还是我来告诉你吧,免得今后被外乡人笑话。那句谚语是这样说的:有雨无雨要听龙王爷的,有病没病要听郎中哥的。”
听到竟然如此简单,海瑞也不禁尴尬地笑了起来:“既然不是热症,那家母出汗发热,是个什么缘由?”
李时珍笑着摇摇头说道:“天生万物,人为灵长,自然是各有天赋不同。
而天赋往往是,传承自父母或祖母。刚峰兄你的外祖父母中,总有一个人也是这样的!”
海瑞听后回想了一下,突然一拍巴掌,看向母亲问道:“母亲,我家祖父好字也是和您这样的。”
海母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了李时珍:“李太医好见识,海瑞的外祖父,的确是天生的火焰之体。
大冬天的穿一件单衣,赤着脚就能下田做事,而且一辈子也没受过寒,也不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