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接到山东凌駉发来的捷报,仔细的看完经过。
暗叹凌駉果然不负所望,当初他派凌駉去山东做一个空头都督,只给了他2000人,没想到这么快就干出了战绩。
凌駉把多铎主力引出城,非常猥琐的把那些生病的八旗兵砍了,斩首5000多。
现在捷报传回来了,战功也报了上来,还能怎么办,自然是给钱和升官呗。
等凌駉把这些战功赏赐下去,应该能收一批人的心了,山东也是因为连年战乱,土地荒废,很多人的日子也是非常不好过的。
凌駉还在奏报中称,只要朝廷有钱粮供给,他可在山东为朝廷集起10万战兵。
为了支持凌駉,朱由崧咬牙多送去了一批钱粮,还有一部分装备武器。
随这批物资的还有朱由崧写给凌駉的信,让凌駉想办法趁此机会收复山东靠海的一些城镇,比如莱州府或者是平度州。
多铎气得把山东巡抚丁文盛都杀了,这不正好更加便宜了凌駉。
因为如果有了这些靠海城镇,朝廷可以通过海运的方式,更加方便的给他们运送补给。
又给出去了一笔钱,朱由崧愁眉苦脸。
想要不拖后腿,现在他得想办法尽快搞钱。
没钱不行啊,要不然前方这仗没法打,没钱支持,一切都是白搭。
而想要搞钱,又不能对那些生活艰难的平民动手。
要不然你看看崇祯帝,加了个“剿三饷”,那效果实在是杠杠的。
内部矛盾无限扩大,流寇怎么剿都剿不完,最后直接歪脖子树。
现在多铎南下被打痛了,估计致少几个月之内满清是不敢再来了吧,毕竟现在天灾人祸,谁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目前的情况要如何改变这个没钱的局势。
夏税能撑一阵子,那就得利用这个时间空档,尽快把市舶司弄起来。
朱由崧把扬州那个盐引转运使杨振熙从牢里放出来,让他组织人手,赶紧先把市舶司搞起来,离应天府最近,朝廷水师也方便管辖的松江府上海县成为首选。
明代中叶,上海县就很发达了,是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布匹行销全国,远销海外,有“木棉文绫,衣被天下”之称。
上海县的海运这时候也发展起来了,永乐十年(1412年),为了方便船舶进出长江,大概在今川沙高桥镇北临海处,构筑了土山,设有烽堠,称之为“宝山”。
上海慢慢的成为海运贮粮的集散点,这时的海运已经是上海经济的另一支柱是产业。
杨振熙做盐引转运使虽然也贪污,但是他有能力,也有一定的底线。
杨振熙关在牢里几个月了,现在把他放出来,去组建上海市舶司,让他戴罪立功。
还有就是让水师总兵黄蜚来面圣,朱由崧有一些相关事宜和他谈谈。
还有福建的郑芝龙,朱由崧也派人去传他来应天府,朱由崧也有事要跟他当面谈。
同时朱由崧想看看这个郑芝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完全恢复泉州的市舶司,是绕不开郑芝龙这个东南沿海的怪物。
广州和浙江明州岛(今宁波)的市舶司也得搞起来。
朱由崧处理完手头上的事,就前往天工院,他心心念的燧发枪,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了样品居然还搞不出来。
朱由崧一直致力发展军队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