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袭击明州府和松江府的倭盗,多达千人。
虽然那几伙倭盗都被李成栋干掉了,但是也可以看出,江浙沿海一带,这种小股的倭盗一直都是存在的。
这些倭盗和那些豪绅巨贾有联络,说到底就是朝廷在沿海的威慑力不足。
既然朝廷设了市舶司收了出海商人的税,就得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保护他们海上航行货物的安全。
不过现在朝廷能掌握的水师,实在是不咋地,沿海岸陆地线巡航还行,出海远洋就不行了,战力明显不足以担当远洋护航能力。
完全依赖郑芝龙那个老六肯定是不行的。
这次倭乱里的那一伙真倭寇,领头的木村太郎被李成栋抓捕后,经过锦衣卫的一番严刑拷打,得出了他们的来历。
朱由崧感觉木村太郎还有些用,叫锦衣卫暂时别弄死了。
那个木村太郎的父亲是倭国的一个小领主,被德川幕府击败后沦为海盗,两年前从岛国长崎随货船来中国,据说他们还在福建落过脚,准备投靠郑芝龙。
郑芝龙和德川幕府关系不错,既没有收编木村太郎,但也没有驱逐他们。
所以,木村太郎能来江浙一带劫掠,郑芝龙会不会知道,或者说是故意放任的呢?
毕竟市舶司的建立,可是在和郑芝龙抢饭碗。
任由郑芝龙一家做大,将来他会不会养寇自重?
要是现在只把精力用在北方,辛辛苦苦把满清干掉了,然后东南沿海又出现一支能威胁朝廷的势力,那就有得搞了。
这些事情不得不担忧,毕竟有满清这个前车之鉴。
朱由崧需要拥有一支能远洋出海战斗的水师,暂时不求有多牛逼,但至少要看得过去,有一定的威慑力。
无论是对海上未来的长远布局,还是摆脱眼下东南沿海域困局,和不受朝廷控制郑芝龙的忌惮,朱由崧都需要开始布局海上,建设能远洋作战的水师。
现在的朝廷水师,可以说就是一支内陆水师,装备的都是些搞河运的船,大型海船都没多少条。
要建设水师,造海船造炮,那是非常花钱的,但是花钱也得开始搞。
现在因为倭乱事件,江浙一带牵连那么多官员和豪绅巨贾,将会抄出一笔银子。
毕竟建设一支水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有了钱就得花,可以从头把水师慢慢开始搞起来。
退朝后朱由崧召来何腾蛟。
“臣参见陛下?”
“何卿免礼。”
何腾蛟不是南方文人,和马士英一样都是贵州人,但他也不是马阮党,朱由崧为了平衡朝堂,任命何腾蛟为工部尚书。
朱由崧把自己准备建造海船提供给水师的想法提了出来。
“朝廷在海港设置市舶司收取了商船关税,就有义务为其保驾护航,朕欲让龙江造船厂建造一批大型海船,用于装备水师巡守海防。”
何腾蛟皱眉,“陛下,造大型海船得加装大量火器,这样才有战斗力,花费甚巨啊。”
“这次通倭事件,那么多豪绅巨贾参与了,就拿他们的钱来造船吧。”
何腾蛟瞬间无语了,暗自感慨,那些贪得无厌的乡绅商贾们啊,好好交点税不好吗,非得整成这样家破人亡。
“何卿,不知道龙江造船厂现在是什么情况,能担任造海船这个事吗?”
何腾蛟沉吟片刻后说道,“应该是没问题,龙江造船厂虽然凋零,但还有近千余名船匠,造船的基础架子还在,朝廷拨下银钱,可以招募更多的帮工,恢复生产。”
“银钱朕会尽快拨付给你,建造海船一事,朕会关注,何卿尽快理清龙江造船厂那边的具体情况。”
“臣遵旨。”
何腾蛟退下去后,田成抱着一叠厚厚的档案进来了。
“皇爷,奴婢把我朝现在造船厂的档案,还有其他关于海船的资料都找来了。”
“拿过来放案上吧。”
朱由崧接过档案,开始仔细的看了起来。
明朝的造船厂很多,最为有名的是清江督造船厂和龙江督造船厂。
洪武初年在南京西北隅开厂造船,是为龙江造船厂,郑和下西洋前期所用船只,多建造于龙江造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