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女生耽美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85章 长安小日子:汉平帝时期的王莽带货与小民挣扎

第85章 长安小日子:汉平帝时期的王莽带货与小民挣扎(2 / 2)

王莽的儿子王宇看不惯父亲专权,暗中联络卫氏外戚,希望能分一杯羹。没想到计划败露,王莽借此大兴牢狱,卫氏满门被诛,连刚满月的孙子都没放过。王宇被下狱时,曾在牢中写下血书:\"父为安汉公,子为阶下囚,天道何在?\"但血书很快被王莽销毁,对外宣称\"卫氏谋反,全家伏诛\"。长安百姓路过刑场,看着血流成河,连十岁的孩子都被砍头,心寒不已:\"连亲儿子都杀,王莽这是要做第二个霍光啊,可惜霍光还知道顾念旧情,王莽简直是冷血动物。\"

元始四年的大风吹翻了长安城东门屋瓦,冬天又发生日食,太阳被啃掉半边,长安城陷入短暂的黑暗。老百姓看着异象直摇头:\"白雉祥瑞呢?安汉公不是能通天吗?怎么老天爷还发脾气?\"更诡异的是义陵神衣\"自行移位\"事件——哀帝的神衣半夜出现在床上,寝令吓得半死,王莽却说是\"先帝显灵,警示后人\",用太牢祭祀。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王莽在掩盖自己的恐慌,毕竟天象异常对他的\"圣人\"人设是致命打击。

王莽的\"惠民政策\"成了压死骆驼的稻草。\"天下吏民不得置什器储偫\",百姓连锅碗瓢盆都不能多备,说是\"防止奢靡\",实则官吏借此勒索,稍有不从就被扣上\"违制\"的帽子。卖布的赵大嫂哭诉:\"我家攒了十年,才买了一套青花瓷碗,现在全被没收了,官吏说这是'奢侈品',让我们用木碗,木碗容易发霉,孩子都拉肚子了!\"

\"妇女非身犯法不得系\"的政策看似保护妇女,实则成了官吏敛财的借口。只要给银子,就算妇女真犯法也能免罪;不给银子,就算只是路过,也能被扣上\"犯法亲属\"的帽子。长安巷尾,常有妇人抱头痛哭:\"我男人只是说了句王莽贪权,就被抓去西海郡,我去衙门说理,他们说我是'同谋',要不是给了二两银子,我现在也在大牢里了。\"

元始五年冬,汉平帝突然驾崩,年仅十四岁。民间传言他是被王莽毒杀,因为死前曾秘密召见卫氏旧臣,询问\"如何夺回皇权\"。送葬队伍经过长安城时,百姓看着年幼的棺椁,忍不住叹息:\"九岁登基,十四岁驾崩,在位五年,没真正做过一天皇帝,连皇后都是别人的棋子,可怜啊。\"更有人发现,平帝驾崩后,王莽的儿子王安、王临突然高调露面,分明是在筹备继位事宜。

平帝死后,王莽又立了个两岁的孺子婴,自己做起了\"摄皇帝\"。他指使群臣上奏\"天命所归\",甚至搞出\"铜匮符命\"的把戏——在长安郊外埋了块石碑,刻着\"王莽为皇帝\",说是上天旨意。长安百姓看着王莽一步步篡位,心里跟明镜似的:\"谦恭俭让都是装的,当年哭着辞让安汉公,现在抢着当摄皇帝,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改朝换代怕是不远了。\"

最让百姓无奈的是,王莽为了\"应天顺人\",不断增加赋税,说是\"筹备祭天仪式\",实则中饱私囊。卖炊饼的老李头算过账:\"这两年赋税涨了三成,盐价翻了倍,连种子都得从官府买,说是'统一调配',实则比市场价贵五成,咱们老百姓啊,就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在汉平帝在位的五年里,长安城的小人物们各有各的悲欢。卖豆腐的老周,因为\"置什器储偫\"被没收了磨盘,不得不改卖菜,结果又碰上蝗灾,菜价暴跌,一家人只能喝稀粥度日;瞎子阿贵不再卖卦,因为算卦被定为\"淫祀\",改去给王氏宗亲当门房,每天点头哈腰,尊严尽失;守城门的老卒,因为说错一句话,被流放西海郡,临走前跪在城门口哭:\"我守了三十年城门,没想到老了还要去喂狼。\"

最让人心酸的是\"罢乐府\"政策,民间歌谣被禁,百姓连苦中作乐的机会都没有。卖唱的瞎子老孙偷偷唱了首《蝗灾叹》,被巡捕打断了琴弦:\"安汉公说郑声淫乱,可我们唱的是实话啊,蝗虫吃了庄稼,官府吃了我们,这世道,连歌都不让唱了!\"

汉平帝在位的五年,长安城的百姓见证了王莽从\"安汉公\"到\"摄皇帝\"的蜕变。他们经历了祥瑞的狂欢、灾荒的绝望、宫廷的血腥,最终迎来了新朝的建立。卖豆腐的老周在新朝建立那天,望着未央宫上的新旗号,叹了口气:\"换了个皇帝,咱们的日子还是照样苦,唯一不同的是,王莽的名号从'安汉公'变成了'新皇帝',可咱们的磨盘还是被没收,赋税还是那么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汉平帝成了西汉最后一位真正的皇帝,而王莽的新朝即将拉开序幕。但长安城的百姓不在乎这些,他们只关心明天的豆腐能不能多卖两文钱,孩子能不能喝上一碗热粥,孙子能不能活过这个冬天。在他们眼里,帝王将相的更迭不过是城头变幻的大王旗,而自己的小日子,才是永远的主旋律。当元始五年的雪融化在长安的土地上,新的苦难与希望,又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