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正要是知道,自己打上去的请示不仅没能成功将人要回来,反而让市文管局脑补了些情节,甚至促成了宁墨彻底留在那里,只怕会气晕在办公室。
在市文管局的挽留下,宁墨在市局兢兢业业地干了一年又一年——
左先芝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宁墨刚被市局推荐到高校,进一步深造建筑专业的相关知识。
说是深造,其实更像是分享会。宁墨也承担着给高校学生们分享实践经验的任务,激发他们好好学习,报效国家的壮志热情。
远在外地的宁墨没办法回去喝左先芝孩子的满月酒,只好远程给她寄了点麦乳精、红糖,外加两尺布料,好留着给娃娃做衣服。
这两年间,宁墨和原文管所的熟人依旧保持着书信联系,就连远在省城的秦霜,也经常给宁墨写信。
两个人在书信里不怎么讨论感情与婚姻,反倒是交流最近的生活和工作比较多。
秦霜被调去发展部门之后,更想将文化产业发展起来,让文化也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教育国民的一个重要产业。
因此会时不时和宁墨交流些工作思路,又从宁墨这里获益匪浅,干劲满满地回去改动方案...
说起来,只有857,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再没回来贵省一次,宁墨只能和它隔空传话,但越来越觉得,孩子大了,秘密也越来越多了。
在华国和岛国的文物交流会议举办到第五年的时候——
岛国专家麻藤三让终于对我国出展并最终交换留在那里的一件文物提出质疑——
这件文物的碳元素年代没有问题,材质也如介绍一般一致,但一些细节经过反复对比,和他们专家之前偷偷拍下的照片相比,还是有些不一致之处!
麻藤三让针对这些异同之处,在报纸上发出了三个质疑的问题,想让华国给他们一个严肃的答复。
且不说岛国先前趁着博物馆展览以及各种调研活动,偷偷拍摄了文物照片这件事是否正确,如今他们将矛头对准了华国,势必要讨个说法!
对此,华国的态度却十分稳得住,并没有正面回应岛国的问题,反而提出,这件出展并最终交换留在岛国的文物,可能比他们已知的文物年代更加古老。
不管从技术还是从岛国提出的那些细节来说,可能都来源于一个相近朝代的不知名附属国的文物!
如此一来,这文物的价值可就大大提高了,这件青铜器原先只是三级文物,如今光凭着这一点,已经能被认定为一级文物了!
将一级文物流失海外,这可是个严肃的问题,不等岛国想继续掰扯情况,华国这边又开始了火速的清查!
当时文物交换,可是857出的点子,如今要查,857自然也难辞其咎。
这条线上的下属单位还好说,但当时文化部和外交部有关的人员,又因此被留置了好一批。
收到上面传来的密信之后,陈国正下意识感慨道,幸亏宁墨没回来,不然恐怕又要被牵连回去。
可是转念一想,不对啊!当年他们已经和国家汇报过了,那批文物全是由宁墨亲手仿造的,如假包假。
怎么可能如今出来一件一级文物呢?难道是假的里面混进去了真的?
陈国正甚至去如今已经成了机要之地的秘密档案室,对着那件留下来的文物真品反复研究——
无论是做工、铭文、技法还是出土的情况,都和他们介绍的朝代、国家能对的上啊!
至于岛国那边提出的问题,青铜器上的铭文出现了一个撇点上的错漏,应该也是当初赶工时着急,或是上漆的时候蹭到了。
无论如何,这件文物从价值和情况而言,的确是三级到二级文物之间。
更何况留在岛国的那件,还是个“货真价实”的假货!
陈国正正郁闷之际,脑海中灵光一闪——
文物真不真并不重要,关键看上面对待此事的态度,只要让它真,它就是真的!
安抚岛国的专家倒是其次,毕竟他们之前已经这么做过一场戏了,假戏真做和真戏真做还是有区别的,内行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因此陈国正才感觉,这次怎么会为了个假文物,如此大张旗鼓地处理人。
可是转念一想,857所代表的“张文元”,正是当时提出这个倡议的人,而他背后站着谁,已经不言而喻...
看来,上面这也是动了决心了...
陈国正叹了口气,这些年来,那一小队人依旧当权,时不时活跃在各种活动中,刷一下存在感,只是行事作风收敛了很多。
虽然那阵风头已经过去,但只要那一小队人在,陈国正就总是放不下心来,生怕那样的事情再重来一遍。
要是再来一次,他们可真是没有招架之力,国家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陈国正收起了老花镜和放大镜,从存放青铜器的展台边起身,一边揉着自己已经酸痛的一把骨头,一边轻轻叹了口气——
这口气,是释然,也是疑惑。释然的是他虽然曾经因为那些人的活动,而遭了不少苦难和折磨。
可好在如今,这些过眼云烟般的风波早已经度过。
疑惑的却是,那些人的所作所为,上面必然是知情的,却能够容忍他们这么多年。
在如今这个风平浪静,只要咬死不认就能过去的当口上,却将这事小事化大,从严处理,难道真的是狠下心来了?
陈国正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个结果。不过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半个月后的报纸上,就刊登了关于857等人的处理决定!
和陈国正先前猜测的相同,如今被刊登出来的这些人,多半都是857他们那个小队的人,或是他们的支持者!
这些人自然不是全部,但已经是这个案子能追溯到的所有人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