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黄小姐与黄贤弟
待得下一个休沐日,诸葛亮有意带着名帖上黄家拜访,要求见黄家小公子。
这些日子,黄府宾客盈门,荆襄之地官员士绅的夫人小姐几乎纷纷出动,来向黄小姐讨教美容之道,裙装之美。
今日官员们休沐,夫人们多在家相聚,黄府门上才略清净了些。
诸葛亮递了名帖进去。
好一会儿,黄府书童出来道:“我们老先生去岘山南拜访庞德公,大公子也出门与友人打猎去了,只有夫人、小姐在家。”
诸葛亮道:“你们小公子在家吗?”
“谁?”书童迟疑一瞬,忽反应过来,忙道:“先生稍等,容我去问问小姐!”
诸葛亮看在眼里,心下不由得一叹。
后院花圃中,宝钗摘下一串茉莉花,回身向剻家的两位小姐演示如何采选花瓣、淘制胭脂。
两位剻小姐双手捧着盛花的藤篮,四只眼睛里皆是崇拜:这位十一岁的小女孩,竟然懂得这么多。
书童黄岩在二门外说与梅鹿,梅鹿走至花廊下,远远向小姐使眼色。
宝钗会意,将花瓣交于剻小姐们,独自走进花廊。
梅鹿低声说明缘故。
宝钗心知诸葛亮必是起了疑心,今日来是为了求一个答案,究竟黄月与她是否为一人?
她深受后世闺阁女子规训影响,向未来夫婿承认自己曾扮男装进学业堂读书之事,一时当真难以做到。
沉吟半晌,宝钗向梅鹿道:“你叫黄岩去告诉诸葛公子,就说小公子到外地探亲去了,今日不在家。”
梅鹿去了,不一会儿又回来,面带迟疑道:“诸葛公子说,他想问小姐一句话,无需见面,问完就走。”
宝钗垂眸,低声道:“略等一等,请他到父亲书房窗外罢!”
她先进了书房,从内掩上门,将窗户半推开,独立窗后。
不一会儿,窗下传来诸葛亮的声音:“黄小姐,恕亮冒昧前来打扰。请问黄贤弟去何处探亲?何时归来?”
宝钗手扶案台,轻声道:“他结了仙缘,随道士远游,也许明日就回,也许再不会回来!”
她说话时,并未有意改变嗓音,不过比扮男装时更清软些。
窗外,风吹花香,送来诸葛亮的答复:“亮明白了,多谢小姐指教!”
半晌寂然无声。
宝钗猜测人已走远,正要开门出去,忽听窗外又有问话:“玄德公丢了徐州,暂居小沛,可还算得英雄么?”
宝钗顿足,斟酌道:“此乃一时之势,玄德公其命在天,将来必有一番伟业!”
脚步声响,窗外人当真离去了。
宝钗将窗户轻推一道缝,看那挺拔身影越走越远。
若她还是未受规训的小黄月,此时必已追了出去,与那孤寂身形同行。
这个时代还未经过靖康之变,也没有程朱理学,对男女大防看得并不甚是严重。
宝钗轻掐手心,终是没有勇气多走出一步。
她如今十一岁,再过得四、五年,便可做得他的贤内助,助他成就一番伟业了。
何必心急?
这一年年底,诸葛玄做主,黄承彦做媒,将诸葛兰许于剻家子弟剻祺。
新娘家没有嫡亲长辈,诸葛玄托了黄承彦,请黄夫人这位义母前去做出阁礼的执礼人。
黄氏夫妇欣然应诺,黄夫人带了宝钗同去,提前为新娘子设计妆容,挑选头饰。
诸葛家人丁稀少,卧龙岗草庐不算开阔,即便有意避让,宝钗还是与诸葛亮偶遇了三次。
第一次,是她去为新娘子折一支簪鬓的红梅。
梅树栽在桥边,宝钗挑了好一会儿,才相中一支。
她伸手过去攀折,偏昨夜落了雪,白日阳光一晒,化得半冰半水的,脚下打滑,险些跌了一跤。
诸葛亮在廊下看见,快步过来。
他身高腿长,随意一擡手,就折到了顶稍那支,双手递于她。
正是宝钗相中的那一支。
她道:“有劳贤兄!”
恰好诸葛亮也弯了腰,拱手道:“此次家姐出阁,有劳小姐费心。”
两人相视微笑,彬彬有礼地各自退开。
阳光映着冰雪,照在两人面颊上,少年丰姿如玉,少女容颜娇艳。
诸葛亮心道:怪不得她喜欢牡丹……
他正要开口,眼前少女已晕红了面颊,微一福身,快步离去了。
第二次相见,是新娘出阁前祭拜先祖。
诸葛家祖籍琅琊,执礼人便让新娘子面向琅琊拜了三拜。
宝钗扶着新娘,不经意间回首,看见诸葛亮红了眼圈,眸中带泪。
回不去的故乡,是他永远的遗憾吧!
她心下一叹,史书上的诸葛丞相远了些,这红着眼眶的少年清晰了三分。
第三次相见时,天已黄昏。
迎亲的队伍来了,蒯家女客甚多,宝钗不得不也出面迎客。
诸葛亮在人群中看见她,礼节周全,与那些夫人小姐谈笑风生,左右逢源。
一瞬间,黄小姐与黄贤弟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黄小姐的笑容永不停歇,眼睛内的笑意却是时断时续的,面柔而内冷。而黄贤弟,无论内外都是再真诚再热烈不过的一个人。
诸葛亮眼神复杂,转过视线不再看。
大小姐诸葛兰出嫁后,二小姐诸葛蕙闲时无事,常来找宝钗学女红,做学问。
从她口中,偶尔能听到诸葛亮的消息。
他在学业堂出类拔萃,引得司马徽、庞德公等名士对他青眼有加,也结交了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一众好友,还有一位常来家中拜访的侠士徐元直,闲暇时这四、五人围炉论天下,好不畅快。
最后一场冬雪过去,渐渐春暖花开,到了春耕季节。
诸葛蕙也日渐来得少了。
这一日,宝钗从外边回来晚了,路过卧龙岗时,天已黑尽,明月高悬。
她的马车驶过一处田地,远远听得有吟诵之声。
丫鬟梅鹿趴在窗口,奇道:“寻常人家犁地皆在白天,既翻松了土地,也能顺便让太阳晒死翻起的杂草,怎么还有人半夜扶梨耕作呢?”
她双手托脸,忽又笑得有几分陶醉:“这扶梨的人还挺好看的,又高又瘦,仿佛手中不是犁耙,而是修仙的拂尘呢!”
宝钗心下触动,凝神细听,听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