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陛下何故谋反?
周瑜神色不动,显然这书他早已读过。
诸葛亮挑眉:“这书的结局,莫不也是三国归晋?”
湘云笑道:“当然,我与宝姐姐当年读的可是同一本三国,岂能得出两种结局来?”
她翻开书页:“事先声明啊,这书内关于我夫君的事,很大一部分是胡说味道,皆是为了衬托主角的恶意栽赃!”
“比如赤壁之战,后世有词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后人皆知赤壁之战乃周郎功劳,绝无借东风、嫉贤妒能故事!”
周瑜扶额:“夫人呐,我并不将这些虚名放在心上,无须每次都要这般强调!”
宝钗掩唇笑道:“云儿,那首词你有没有完整地向周都督背过?”
比如,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湘云拼命眨眼。
诸葛亮:“什么词?什么后世?”
湘云翻开书:“读书,读书!从我开始,依次轮流读一章故事。”
她站起身,迎着湖面,正要开始。
宝钗道:“这样读的话,只怕三天三夜也不能结束,既然咱们四人都读过这书,不如就按人物讨论吧!”
她提议:“每人先说一段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湘云抢先道:“群英会!”
周瑜微微一笑,摇头道:“这段故事虽精彩,却只能算是小说家言,当不得真。”
诸葛亮也道:“赤壁之战,天时地利人谋缺一不可,蒋干中计这段是有些失真了。”
两人一本正经地开始讨论起战谋战术,言语间竟将史书上的赤壁之战推演得一字不差。
宝钗与湘云坐在一起,不时以扇掩口,窃窃私语,姿态亲密,绝非刚认识的模样。
诸葛亮心下疑惑,暗暗观察周瑜神态。
周瑜却是一片淡定自然,湘云来历本就稀奇,且向来坦率,今儿个突然告诉他有个失散多年的姐妹,他也接受良好。
远处,隐隐有雷声响起。
湖水也异样地震动起来。
周瑜、诸葛亮二人停下谈论,起身至栏杆旁探望。
周瑜道:“天有异象,难道是地动?”
此言一出,亭中四人皆悚然而惊。
诸葛亮拉住宝钗,周瑜揽住湘云。
身后忽有人大喝道:“此为何地?”
四人转身,亭中桌案旁不知何时坐了一人,年约五十上下,鬓边斑白,身高七尺,穿着寝衣,却不妨碍气势万千,一派久居人上的姿态。
周瑜将湘云挡在身后,喝道:“你是何人,敢擅闯我府邸?”
那人眯眼看看他,又看四周环境,眼神最终定在湘云、宝钗二人身上,眼中现出笑意:“这两位倾国倾城的夫人是谁?”
周瑜大怒,拔剑就刺,那人身躯四周有蓝光闪烁,长剑穿胸而过,却是毫发未损。
诸葛亮拉住周瑜道:“贤兄且住,此非人也!”
天上雷声更响了,有电光穿梭在云层间。
一道蓝光闪过,又有一人现于亭中,仪表堂堂,垂耳长手,衣衫穿得整齐,亦是一副惊疑模样。
诸葛亮大惊:“主公!”
来者竟是刘备,他身上也有淡淡蓝光散出,且惊且喜:“军师!”
诸葛亮上前,要与他肢体接触,却也是穿空而过,不由大恸:“主公,难道……”
刘备看着自己双手道:“我正在益州营中小憩,不知何故到此。”
他目光转至那穿着寝衣的矮个人身上,霎时骇然:“你……”
矮个人已看出形势不妙,抢先道:“玄德公,久违了!”
刘备道:“哼!曹……”
“曹贼!”又有一人出现在亭中,指着矮个人鼻子就骂:“你如何出现在此?”
周瑜伸手要扶他,却也扶了个空:“你又如何在此?”
湘云、宝钗早已用帕子蒙了脸,站在各自夫君身后,见来人,湘云欢喜道:“大哥,你可以出门了?”
来人正是孙策,他曾随父参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故而认得曹操。
那最先出现的着寝衣之人自然是曹操了,他正在营中午睡,不想竟忽然到了这处陌生所在。
面前六人,分作两派各自站立。
一方为首者是刘备,一方为首者是孙策,而他只有孤身一人,敌众我寡,形势大大不妙。
幸而,他们似乎伤不到自己。
天上的雷越来越紧了,一道闪电劈在湖面上,却又被一股柔和而坚固的力量挡在远处。
宝钗低声道:“是颦儿!”
她与湘云对视一眼,不知是什么样的麻烦,让颦儿气息促乱至此。
曹操已顾不上再看美貌夫人,一步步后退至亭角,戒备地看着众人,刚那雄姿英发的儒将伤不了自己,这同样闪着蓝光的孙策、刘备未尝不可。
论武力值,他曹孟德,恐怕连大耳贼也打不过,何况再加上江东小霸王。
刘备环顾四周:“这里是?”
诸葛亮扯他袖子,指指仍然不明真相的曹操,微微摇了摇头:不要向曹贼透漏更多信息。
天雷急密,闪电几乎将湖面层层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