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信皇帝朱祁镇(36)
朱元璋亲自给朱祁钰说了几处要点,然后对朱祁钰道:“现在,你按照我说的,点出五个你觉得适宜当斥候的人看看?”
朱祁钰没想到,皇帝的考较来的这样快,紧张得咽了咽口水,才开始仔细地打量了那近百名兵卒。
朱祁钰速度不快,朱元璋也十分耐心,一直在等着他相看。
花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朱祁钰才信心不足地点了五个出来。
朱元璋看得出,因着朱瞻基活着时就不重视这个儿子①,孙太后又对这个朱祁镇的唯一对手不遗余力打压,导致他一直不敢出头,行止言语不敢有任何出格之处。此时不像朱标那般眼光精准,且底气十足,是十分正常的。
从朱祁镇记忆中,挖掘出朱祁钰被明里暗里打压的事儿,朱元璋越发地心疼这个玄孙了,语气尽量柔和道:“第一次能选出两个,算十分了得了,接下来,我与你选五个,你再练练眼力。”
朱元璋的话,尤其是他的说话方式,让朱祁钰心中的担忧与紧张,逐渐被抚平了,注意力也更集中到了选斥候这件事上。
朱元璋直接选了五个出来,让他们与朱祁钰选的五个相比较。
有了对比,朱祁钰就能更好地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了:“我知道了皇兄!我选的五人中,一人身高高出了常人些许,这第二人,眼睛略有些抽抽,虽不明显,但容易引起有心人的注意,第三人则是因为他手脚都比旁人要大!”
朱元璋立马笑着拍了拍朱祁钰的肩膀:“不错不错,你虽未读过兵书,也未到军营中历练过,但你比旁人要细心得多,日后定能做成许多大事!”
得了朱元璋的夸奖,朱祁钰的心情也雀跃起来:“谢谢皇兄夸赞!不过,臣弟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精进的地方!”
朱元璋顺着他的话说:“你这份向学的心也很不错,日后便跟着我多学学。”
朱元璋倒是很想再多教教他,只可惜时间紧迫,他只能让朱祁钰先跟在身边多看,自己再见缝插针地提点。
亲自点出了五十个人后,朱元璋道:“接下来,朕给诸位勇士安排了一场考较,考较过关者,赏十金!”
听到这话,许多人眼睛一亮:十金!他们中许多人连金子都未见过,更何况是十金!十金能买一栋上好的宅子,并购置一些田地了,十金,能让他们一步完成买宅置田娶妻等人生大事!
朱元璋微微扬了扬下巴,张辅便亲自上前,拿出一把竹签,道:“这些签子上,都写明了诸位需要去打探的消息,抽了以后,便不能更改。抽完后即刻出发,酉时之前归来,将打探到的消息报与陛下与我等,届时根据消息的多寡、正确与否、用时等,来决定是否通过考较,拿到陛下的赏金!”
五十个人上前来抽签,抽了签,阅读完各自的信息后,很快便都去乔装打扮了一番,离开了军营。
接下来朱元璋也并未闲着,在三大营中,查看各营的情况。虽然朱元璋已经与兵部了解了三大营的情况,但到底不如亲眼所言更能了解于心。
待到天近黑时,外出的人终于陆陆续续回来了。
经过朱元璋与张辅、朱勇等人的亲自评选,选出了二十个适合当斥候的人选,朱元璋果然原地赏二十人各十金,并命他们连夜与家中辞别,然后前往大同、宣府等方向,打探瓦剌的军情。
待忙活完这些,朱元璋率众人回到宫中时,已然近亥时末。
回到宫中,朱元璋大体梳洗用膳后,便迫不及待地去休息了。
如今虽有朱祁镇这弱冠之年的躯体,比他那老朽的身体年轻富有精力许多,但朱元璋十分清楚,他用不了这身躯太久。虽然他身体不容易疲惫,但常有黑潮上涌,让他头晕目眩,太医请脉后,也看不出问题,朱元璋猜着,或许是因为,这本不是自己的身体的缘故。
因此,他要抓紧时间,将朱祁镇留下的烂摊子处理好,还得选一个合适的继任者。
出征日临近,朱元璋将朱见深叫了来,给他布置了课业,命他在自己回銮前读完,并命邝埜、王直、王佐等居守京师的大臣们监督,看着朱见深读书。
到出征前,朱元璋才堪堪将事情都安排妥当,尤其是最为重要的转运粮草一事,都交予了兵部与吏部主理。
这一日,从三大营中抽调的五万精锐已蓄势待发,按照计划,朱元璋先率五万精兵前往大同迎击也先,三日后,张辅、朱勇便按照计划,率十五万兵前往宣府方向。
朱元璋在宫女的伺候下,穿上一身铠甲,一手抱着首铠②,另一首拎着枪,走出了殿门。
殿外,太后、皇后、朱祁钰、朱见深等人,以及百官都来相送。
她们都面带担忧和不舍,朱元璋倒是面色平静,对太后皇后只有一句:守好后宫,而对朱祁钰和朱见深二人,则多叮嘱了几句,要好好读书,回来要考他们的。
叮嘱完,朱元璋吩咐了一句牵马来,很快侍卫牵来了一匹浑身肌肉偾张、油光水滑的枣红马,朱元璋将自己的枪插*在了马鞍右侧,正要踩着马镫上马,突然一阵熟悉的、雄壮的音乐传来③,所有人都一惊,忙朝着天上看去,果然,天幕它又来了!
朱元璋缩回了刚踏上马镫的腿,道:“传令下去,两个时辰后再出发!”
“是!陛下!”
出征紧要,但是天幕透露的信息也十分重要。
皇后太后等人也被送回了后廷,朱元璋想了想,命人搬来了椅子与高脚茶几,又给一些老臣赐了座,才开始安心听天幕。
其他时空,一回生二回熟的几个帝王,也纷纷放下手中的事情,准备听天幕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