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反转李隆基(3)(1 / 2)

两级反转李隆基(3)

【在这场政变中,不仅韦后和安乐公主都被杀,韦家一家也全部死绝,连婴孩都没能逃过。另外,武则天曾经最为宠幸的女官上官婉儿,也是死在这场宫变中。要知道,上官婉儿在权势顶峰时期,行使的是宰相的权力,也就是武则天最贴身的第一秘书。别家的宰相,除了朝堂,也亲近不了皇帝,上官婉儿却可以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地跟着武则天。这样一个风光无限的人,最后却潦草地死在了这场宫变中。所以说,唐朝的皇室斗争,确实是步步惊心,朝登天子堂,暮眠乱葬岗,再常见不过了。】

【待韦后的堂兄、也就是当时的宰相韦温,武则天侄孙武延秀、韦后心腹宗楚客等韦氏一党,都伏诛以后,李隆基才去跟亲爹李旦说了政变的经过,李旦抱着儿子大哭了一场,估计也是第一次晓得,这个以前只会吃喝玩乐的儿子,还有这种捅破天的本事。而李隆基当天就被封为了平王,兼职了殿中监、掌万骑军营等职务。对于大唐的政治圈来说,可以说是天空一声巨响,李隆基闪亮登场。在他政变之前,当过的最大的官儿,好像是给皇帝管马匹的,还是闲在马厩里的那些马匹。】

【这场政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就是这个万骑军营,而万骑军营之所以这样配合,除了是韦氏一党不做人,搞得万骑军营中的人怨声载道外,也因为李隆基早就注意收买万骑军营的人心了,他之前斗鸡走狗、挥霍无度的做派,大多是给花钱收买万骑军营的人这件事做遮掩,因为纨绔子弟的账本,就是一本糊涂账,查不清的。】

只看政变的过程,还无法感觉到李隆基的厉害之处,但把前后因由说明白,各位浸淫在权力中的帝王们,立马就都感受到了。

“此人微末时布局,起事后一击即中,确实有能耐。”嬴政略微点了点头,这人和之前说的朱祁镇与赵构,是截然不同的人,怎么又变成了葬送国运之人了?连嬴政都有些好奇了起来。

刘彻也赞道:“一次荡平所有敌对势力,看似狠毒,却是做大事之人该有的心术与能力。”

毕竟汉朝的王室斗争,也不比唐王朝好到哪里去。

赵匡胤十分感叹道:“读书时,便觉得这玄宗也是一个人物,只可惜后人记得的,大多是他占有儿媳,后又匆匆勒死于马嵬坡一事。真真是晚节不保啊。”

辛苦了大半辈子,结果被后人记住的,是那样一个名声,放谁身上都觉得是个挺晦气的事儿吧?

赵德昭忍不住道:“世人大多不懂政治,不知皇家内里的难处,但对公公和儿媳爬灰一事,却清楚明白得很,便只能对着这些私事指点传颂了。”

赵德芳见兄弟开口了,沉吟了一会儿,道:“与白乐天的《长恨歌》,也有莫大的关系吧?”

《长恨歌》虽是一首长诗,但实在是朗朗上口,再加上此间妙句颇多,自然为人所传颂。白居易生前官至太子太傅、刑部尚书等皇帝近臣,他的诗作是有不少人辑录传抄的。

父子三人有些尴尬地看了看彼此,最后赵匡胤装模作样的轻咳了两声,道:“你二人得吸取这教训,莫像那李隆基一样,晚年做的荒唐事,把一世英名都毁了。”

赵德昭赵德芳二人忙行礼表示受教。

朱元璋也呵呵笑了笑,问朱棣:“以前看戏,我只爱看热闹戏,那玄宗与贵妃的事儿改的戏,在民间是不是挺多人喜欢?”

朱棣也略带一丝丝尴尬,点头道:“是的,父皇。”

朱元璋显得十分开心:“我自民间来,知道那些百姓,复杂的道理懒得懂,说了他们也不耐烦,倒是这种家私隐秘,十分有兴趣。”

朱棣忙道:“此乃人之常情,往好处想想,也能起到一点教化引导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