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反转李隆基(9)(1 / 2)

两级反转李隆基(9)

李世民刚刚没想到,这大唐的盛世,也有他自己一份功劳。

稍稍意外了一小会儿后,也就理解了,一国一朝,甚至不同王朝之间,本就是一脉相承的,即便是唐,也是承了隋不少新制,才有了崭新的面貌。

之前天幕讲明与宋时,便往两个败家子的祖上挖,连赵匡胤本不是赵构的亲生祖宗,都被天幕拉出来批了一顿,可见天幕也是非常认可传承这一点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嘴角本来扬起的笑意,渐渐收了起来,思绪忍不住发散到了:曾孙子爬灰这事儿,不会也追溯到自己头上吧?自己与长孙皇后少年夫妻,感情极好,也没干过这种有违人伦的事,总不至于怪到自己身上吧?

李世民捏了捏额角,他也想不明白,这曾孙子听着是个不错的人,怎么想不通要干这种事呢?

在李世民思索着李隆基干那事的原因是,天幕的音乐突然一变,从本来恢弘大气、与盛世气象十分祥和的音乐,变成了一种低沉、充满着危险寓意的音乐,令所有的帝王都忍不住心一抖,不约而同就生出了一种感觉:“来了!”

【开元年间的唐朝,是了不起的盛世。可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似乎是难以逆转的事。这盛世也一样,到了巅峰后,似乎想要维持住都很难,往后只有下坡路可走了。从政治角度看,李隆基是个聪明有手腕的人,从年轻时便能夺位,上位后励精图治,将大唐带向了一座新高峰就可以看出来。可是如果从私人生活看,风流浪荡子并不是他的保护色,反而是他的本色。】

【李隆基在登基后,在前朝是选能任贤,还有严格且明确的考核制度;在后宫也一样十分卖力耕耘,宫中美人不少。年轻时,这样前朝后宫连轴转,身体还撑得住,可能到后期,随着年纪大了,会有些熬不住了吧,于是他的工作重心竟然慢慢地转移到了后宫,而不是前朝了。】

【李隆基是什么时候显露出这点的呢?大概是在开元二十五年时,因为武惠妃的谗言,就把自己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时,就已经很明显了吧?在此之前,武惠妃就曾经给李隆基吹枕头风,说太子结党营私,要害她这个庶母和弟弟,还骂了皇帝。李隆基色令智昏,竟然勃然大怒,想要罢黜太子,幸好被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劝了下来。这个张九龄,也是开元年间最后一个真正为国为民的好宰相,亦是李隆基慧眼识人的最后贤才。或许大家听名字只觉得熟悉,但是说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等诗句,大家应该会熟悉一些。没错,他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

嬴政思索着天幕的几句话: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天下真就没有能十全十美的事么?

刘彻听到李隆基竟然是因为女人和美色,才导致晚节不保的,想起本期开始时,天幕就说他爬灰,顿时就连起来了,刚刚有多佩服和欣赏这位果断狠辣的后生,现在就有多嫌弃:“美人要多少有多少,只放在宫里享用就是了,听她们那么多话作甚?”

有吕雉此等曾祖母在前,刘彻可是十分明白,人不分男女,都是会有野心私心的,而且有才能者,不分性别身份。见李隆基竟然敢听一介后妃构陷太子,只是对庶母和弟弟不好就发火,也是无语。你等他真想抢你皇位了,再动手也不迟啊!

赵匡胤和朱元璋等人,是知道这些旧事的,纷纷摇头,世人都只因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以为他喜欢美色,却不知唐玄宗因美色做出最昏头的事,并非是为了杨妃,而是武惠妃。

帝王担心儿子篡位很正常,可赵匡胤和朱元璋此时正与儿子们在一起,享受难得的亲情时光,无法共情到李隆基,反而觉得李隆基脑子有病,整个王朝和国家都握在李隆基自己手里,他掌权二十多年,儿子那边有什么动静,他查不出来吗?

能共情李隆基一些的,大概只有玄烨了。可玄烨也不能理解,自己儿子多都舍不得那样杀,李隆基一下子就干掉了三个成年皇子?还是因为后宫女人的谗言。

玄烨后宫的女人,和李隆基一样多,可是在玄烨看来,虽各有风情,但都是他解闷去乏的工具人①,是他开枝散叶,多多生孩子的帮手,至于插手政事?对皇子下手?那是别想的事。

玄烨一想,他自己与唐玄宗李隆基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只是他不像李隆基那般风流好色,那自己为什么晚年也会昏庸乱政呢?

李世民听到李隆基一口气干掉了三个儿子,其中还有一个是太子时,心就忍不住突突突跳起来。

稍稍回想,也能回忆起太子他们是如何死的,忍不住骂出了声:“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