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反转李隆基(35)(1 / 2)

两级反转李隆基(35)

朱元璋道:“不论是作何用,想必是有些紧要的,所以天幕每次都会在最后进行索要。更何况,这东西于我们而言,并没有多大用处。至于真金白银的……即便想给,也给不到人家手上啊!”

朱棣一想,觉得也是,只是能给金银的话,说不得还能和天幕之人说上话,能让她帮着解答一下一些疑惑呢。

天幕消失在天际,父子两也站起身来,朱棣扶着朱元璋往殿内走,后面有懂事的太监宫女去收拾地上的碎瓷和渣滓。

父子二人这时,还没从大唐那盛世突然倾颓的大反转中,抽离出情绪来。

朱元璋对朱棣感叹道:“做皇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天都放松不得。”

李隆基前期英明,后期昏庸,就是因为他太放松了,太享受了。

朱棣想起朱元璋每天批一百多斤的折子,想到他每日起早贪黑处理政事,觉得这话朱元璋确实是有资格说的,十分诚心地认同道:“您说得对,当皇帝一不可以蠢,二不可以太自私,三不可以太偷懒。”

朱元璋顿时笑着指着朱棣:“你呀你,脑子转的还挺快。”

这几点,分别能在朱祁镇、赵构和李隆基身上找到,朱棣不仅是骂了李隆基,是连带三个败家子都骂了。

朱棣笑了笑,他们兄弟几个没蠢人,只是当初大哥太优秀太出彩,将他们几个压得光芒暗淡罢了。

朱棣其实有些担心,自己是父皇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会达不到父皇最初对皇帝的期望。

朱元璋在屋内坐下,朱棣十分主动地便上前给他捶腿。

朱元璋却抓住了他的手:“老四,不用这样伺候我啦,你这手,拿笔和拿枪,都比给我捶腿来的合适。”

朱棣道:“父皇这话说得有失偏颇了,儿臣的手,拿笔拿枪使得,给您捶腿也是应该的,老天爷安排儿臣做您的儿子,不给您捶腿,给谁捶呢?”

朱元璋听罢,心中涌出了一种温热的感觉,便轻轻放开了朱棣的手:“多给我分担一些事,就是最大的孝顺了。明日,你派人去将高炽兄弟几个叫来,对了,你的王妃也叫来,我得叮嘱她几句,莫要把孩子都宠坏了。”

看天幕时,朱棣说的话,朱元璋还记着呢,朱棣也意识到了这点,顿时眼眶微微发热,回道:“儿臣稍后就去办。”

“这回,是我与你一家聚一聚,就不叫别个了。待下次,再把你其他兄弟也叫来。”朱元璋又补充道。

朱棣开心地点了点头。

他看得出,自己的父皇,确实想开了许多事了,如今也更想多一些天伦之乐了。

玄烨沉默着给了一键三连,相对于天幕后面讲的安禄山起兵造反之类的事儿,他更关心说他老年昏庸乱政的事儿,以及天幕对李隆基对儿子们态度的批判,可是天幕只骂了李隆基的昏庸偏信,对儿子们的打压,却没有说说,帝王家的父子关系,该如何处理。

这次,玄烨也希望天幕能讲一讲大清,哪怕被狠狠骂也行,玄烨的心里,已经积攒了不少的不安与怀疑,他需要一些纾解。

天幕结束得有些突然,看到那个抖动个不停的红心时,李世民才略略回过神来,擡手给了一键三连。

其他人见皇帝已经给了,便都学着皇帝的样子,长摁了一下那个红心,就听到了悦耳的金币的声音。

待天幕逐渐消失在天际,李倓还有些意犹未尽:“还挺有意思的。”

李世民也收回了视线,他本以为,自己会像明太*祖和宋太*祖一样,受到劈头盖脸的一通骂呢,没想到天幕不仅没骂他,还说他是天选帝王,是文治武功都十分出色的皇帝。

可是这样的夸奖,并不能让李世民觉得多开心,大唐累积的各种问题,都压在他心头,让他心情有些沉甸甸的。

皇帝那般怅然,其他人也不敢有什么反应,一直到李世民收回了情绪,道:“将你们写的东西,都拿过来给我看看!”

李豫和李倓立马拿着各自写下的东西,亲自到李世民桌案前呈上,李亨这个太子还有些扭扭捏捏的。

李世民一个眼锋扫过去,李亨才不情不愿地走了过来。

平时皇帝威压颇重,李亨在他面前总是提心吊胆的,许多事都硬着头皮抱着赴死的心去做的。

这次李亨也是抱着同样的心情,鼓足勇气,眼睛一闭,就把自己的东西递给了高力士。

高力士颇为无奈地看了太子一眼,才转身将他写的东西,呈给了皇帝。

三份“答卷”摆在李世民面前,李世民一眼扫过,就能看出三个人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关注点与不同的观念,也对应了三人的心性。

李世民看着李亨那份,虽然用不少笔墨写了安禄山的可恶,但也提出了几点意见,让李世民略感意外,还以为这李亨完全是个草包呢。

可仔细想想,要真是菜到了家,李隆基也不会在众多儿子中选了他当太子,也不会对他那般防备。说白了,李亨的才华是有的,毕竟是皇家教育出来的,又是太子,没有一点本事服不了人,在威武时也不能受到那么多人拥戴,紧急登基。

那么天幕细数他做的那些事,偏宠宦官鱼朝恩、李辅国等人,又放任张皇后插手政事,导致内部斗争不断,原因不在他才能上,而在于他为人性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