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反转李隆基(40)(1 / 2)

两级反转李隆基(40)

东宫的人,都看过了天幕,可以说是知晓了未来之事,皇帝不让他们出宫,是怕他们出去传扬此事。所以,李亨虽不是太子,但依旧暂住在东宫。

李亨就那样躺着,回想着这些天与皇帝打交道的事,越琢磨越觉得,高力士说的都是真的。

皇位上的那个人,依旧是他那荒淫无道的父皇的皮囊,可内里,真的换了人了。

如果高力士没猜错的话,这长安,这大唐,恐怕又要有一番风起云涌了。

不过,李亨想到自己已经不在太子之位,想到太宗皇帝搅弄起来的巨大风波,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一股安心的感觉,就油然而生。

他也终于明白,为何皇帝会说,不让他当太子了,是为他好。

是的,这后面的水太深,他把握不住。

李亨的太子之位没了后,李世民也没急着再立一个太子,他知道李隆基这副身躯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但他能够感觉到,自己还能撑一段时间。这样一来,他倒是有时间好好磨练和观察李豫等人了。

杨国忠被关了大约半个多月后,李泌终于第一次上折子,将半个月来,清查的杨国忠贪墨一案的阶段性成果,给李世民报告了一番。

李泌此人果然颇有智慧,甚至直接将证据擡到了朝堂上,让李豫和李倓两个皇孙,直接拿上来的。

这样一来,表明这件事,不仅是他李泌一人的功劳,两位殿下也出了不小的力气。

一来,表现了他不贪功,二来,给了皇帝极大的面子,皇帝的儿子不行,但是孙子很出色啊,所以大唐江山还是后继有人的,无形中给许多人注上了强心剂。

李世民看到李泌呈上来的清单,面色就难看了起来。

这杨国忠的胃口果然极大,还有杨家人的家财,是属实不少,这些东西都放进国库,能填满大半库房。

真是好大一个硕鼠,好大一个漏洞啊!

李世民合上折子,叹了口气:“往日里,太纵容他了,竟让他这般狂妄贪婪。不仅抢夺民财、勒索富商、收受贿赂,还买卖消息、干预律法……还有他当节度使期间,贪墨了多少军饷财物,一时之间,还无法查清。”

大臣们噤若寒蝉,他们当然知道杨国忠翻着花样贪墨的事儿了,甚至不少人给杨国忠送过好处呢!

将折子放在一边,李世民道:“贪墨一事查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李泌你就负责将被杨国忠造成的冤案查清、翻案,能补偿的补偿,能免罪责的免去罪责……另外,李林甫造成的冤案错案,也一并查一查。”

李泌忙跪下道:“臣李泌领旨!”

注意到李倓那期待的目光,李世民面色柔和了一些:“李豫和李倓,你们二人继续跟着李泌,务必将事情查清查实,那些被冤枉被贬谪的才能之人,若能洗清冤屈,朕还想继续用他们。”

李豫和李倓二人也忙领旨。

接旨后,李倓没有第一时间站起来,反而跪着问:“圣人,当初先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之事,也要一并查吗?”

所有人都一惊,纷纷惊愕地看向李倓:这李倓莫不是因为皇帝这些天的重用,而昏了头吧?这朝廷中,谁不知道李瑛三兄弟有多冤枉,可是没人敢提,不就是怕触怒了皇帝么?

谁知,皇帝并没有发怒,反而露出沉思的神色,嗯了一声后,道:“早年犯的错,确实需要纠正。那就一并查一查,待他们三无谋逆之心的事确定无疑,便翻案吧。”

李隆基要面子,李世民可懒得给他留面子,要不是因为自己是祖宗的身份,去李瑛三人坟头忏悔不合适,他得把李隆基的脸扯下来,扔在地上踩一踩。

这下,朝臣们更加吃惊了,越发觉得皇帝变了个人似的。

那么温和地废掉了太子,是史上罕见不说,也与皇帝往日的言行很不一样;这次竟又同意了为李瑛三人翻案之事……

还没等他们琢磨明白了,又听到李世民继续道:“先是李林甫,又是杨国忠,这一个接一个的,让人实在是不省心。近些日子,朕辗转反侧后,觉得宰相不可兼任节度使。宰相须在皇帝跟前行走,可节度使是要掌管地方军务的,若这二者同时兼任,易生出像李林甫、杨国忠这般的贪腐蠹虫。”

节度使制度被搞出的时间还并不长久,真正兼任时间长的,就是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人,而偏偏两人还都是奸佞,这样的情形,确实令大臣们说不出什么话来。

新的改制命令很快发布,在朝廷中央当官的,不可兼任地方官,官员就职何处,人便要在何处,除了巡查御使这类的官职,大多官职要保证官员就在属地,不可远程办公。

李世民想做的,就是分权,不能将权力都集中在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手里。

宰相本就是最高行政官员,还兼任节度使,那就又是地方军事官员,又是中央行政官员,还是地方行政官员,那么多权力集中在一个官员手里,不出腐败才奇怪,不埋下影响江山稳定的隐患才奇怪。

李世民削弱宰相权力的第一刀,没遭遇到太大的反对,若是杨国忠还在这朝中,不知道会有多少狗吠声。如今杨国忠贪腐一事被查实,正好被李世民当做是反面例子,给新政做背书,算是杨国忠这个奸臣,给大唐做的最后一点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