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反转李隆基(57)
李豫的语气倒是十分平静:“老祖宗已经留了一份密诏,告诉了我在哪里,若是祖父回来,便公开密诏,尊祖父为太上皇祖父。”
李倓这才放下一颗心:“那便好。”
有这份密诏,就算那个不靠谱的祖父回来,也别想抢皇位,这天底下的人,都已归心太宗皇帝,凭李隆基那名声,也别想回来。
“所以,那具身躯,好多多用冰保存,毕竟是老祖宗用过的身躯。”李豫道。
李倓点头。
太宗皇帝离开,不仅皇宫挂满白布,长安城中也一日之间全部被白布取代,行人身上少艳色衣服,连许多伎乐馆,都自发停业关门几日,以示对太宗皇帝离开的哀思。
对于伎乐一行来说,太宗皇帝也是再生父母了,无人不知太宗皇帝对他们这一行的帮扶。
紧接着,不仅是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广州等大唐疆域上,都挂满了白幡,以至于初到大唐来游历与做生意的外国人,还以为这是大唐的风俗,回去以后,便学了起来,闹了不少误会。
那具躯体,先在太极殿中停灵九九八十日后,转入停灵殿,停灵之处,用了无数冰块,负责守在殿中的内侍与宫女,常年需得棉袄外套皮袄,才能坚持下来。
不过,李隆基也一直没有回魂的迹象,那具躯体虽然没有腐烂,但肉眼可见地萎缩了不少,整个都泛白。
李豫在大明宫登基为帝,为排解心中的悲伤苦闷,便日日为政务操劳。
其他皇孙也不少都如此,纷纷来找李豫领任务,想要去外地,换个环境改善心情。
李豫也不客气,有活儿就差遣他们去干,只是那些人离开长安以后,才发现,哪怕是乡野之处,零星一两户人家的荒野,也挂了白幡,根本逃不过。
高力士在太宗皇帝离开后,就自请守灵,日夜都守在太极殿中。
高力士大概是最期盼李隆基回来的那个,回来不用当皇帝,就被尊养着也挺好。跟在李世民身边好几年,高力士对太宗皇帝也有了一些情分,可是对于高力士来说,李隆基也是他的主子,是他用了大半生去忠诚服侍孝敬的主子。
高力士跪坐在蒲团上,机械地往火盆里放着纸钱,火盆中的灰,已经堆得满满地了。
就在这时,门口一阵轻微的动静,一身素服的杨贵妃,手里捧着一大摞纸走了进来。
高力士跪着转过身要行礼:“太妃娘娘……”
杨贵妃轻轻摇头:“高公公不必多礼。我来给先皇烧些经文。”
高力士睁着浑浊的眼睛看过去,就看到那是一摞《大悲咒》、《净土咒》之类的经文。
高力士愣了愣:“太妃娘娘何时信这个了?”
杨贵妃将经文放下,道:“确实是有几分信了,如果不信这个,我心里总觉得……不知道该怎么说。”
高力士沉默,杨贵妃取了香,在烛火上点燃后,念了几句悼词,插*在了香炉中。
随后,她绕到蒲团后,跪下来,取过经文,口中一边念诵着一边烧了起来。
相对于高力士纯粹的忠诚,杨贵妃的感觉要复杂得多,天幕说她的人生,就是被李隆基毁掉的,杨贵妃赞同这句话,又不完全赞同。
在独宠的那些年岁里,她确实享受到了最好的资源,过着万千百姓难以想象的奢靡生活,能够纵情地唱歌跳舞,不顾忌任何财力物力地追求极致,她自认是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的。
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天幕说的也对,李隆基确实是将她当成了奖励自己的奖品,在享受过李隆基那毫无节制地偏宠后,再受到太宗皇帝的冷落,杨贵妃刚开始也有些难以接受。可是几年下来,她慢慢悟出了里面的不同。
李世民的疏远,更是一种尊重和保护,她与李隆基的事,不仅天下人耻笑,后世人也耻笑,太宗皇帝的冷落,是避免这一层关系继续复杂化,继续恶化,让她身上增添更多恶名与笑话,避免她被泼更多脏水。
两个皇帝,杨贵妃深切地感受到了宠爱与尊重,是有着天渊之别的。
站在女人的角度,杨贵妃也终于领悟到,哪怕李隆基也是帝王,哪怕李隆基那样在自己身上堆金砌玉,缘何人们还是更喜欢太宗皇帝那样的男人。
烧完后,杨贵妃命人给高力士换了个火盆,让高力士注意身体后,便离开了。
此后,杨贵妃也日日来烧经文,似乎都是她自己抄的。
如此持续了八十一天,灵柩移走后,杨贵妃才停住。
这一日,杨贵妃趁着新皇帝李豫在歇息,特地来求见。
“妾想去庵中,为先皇祈福。”杨贵妃向李豫请求道。
李豫也知道她日日抄经文的事,当年,她也是出家做了五年尼姑后,才被李隆基召入宫中的,还以为她是要去尼姑庵给先皇祈福,便问:“是想去哪座寺庙?去几日?”
杨贵妃道:“妾想去五台山的白云寺,去多久……暂时不知。”
李豫一惊擡头看向她,此时的杨贵妃才三十多岁,天生丽质加上保养得宜,依旧是个娇美惊人的美人,这要去五台山,是打算长久出家吗?
杨贵妃如今是太妃了,留在宫中确实整日憋闷。
李豫想起李世民叮嘱过他的,如果杨贵妃想出宫,也由她去,若是想脱掉这层贵妃身份,也可以假死脱身。
李豫将李世民说过的话,转告给了杨贵妃,杨贵妃摇头道:“我并非想要寻求一个自由身,也并非想要摆脱往日的一切,我曾是先皇的妃妾,这一生便是如此。我只是想去白云寺祈福。”
李豫有点不懂,但既然杨贵妃这么说,他便允了。
没多久,杨贵妃便恢复了太真的号,由李豫派人送到了五台山,身边依旧有许多人随侍保护,但比从前清减了一些。
跟随在杨贵妃身边的婢女不解:“为何娘娘想出宫,又不脱去太妃的身份?”
皇帝都允了,多难得的事啊!
杨贵妃慢声轻语解释道:“我不留在宫中,是因关于我样貌传言颇多,如今圣人又是年轻天子,外人信太宗皇帝的品性,却不一定宽容这位新帝王。所以我离开宫中,避免外人甚至是后人搬弄一些口舌,损我清誉,也损圣人与皇家的颜面。至于这层太妃的身份……若是真那样做,那就显得我太薄情了。”
这话,婢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懂,特别是后面的薄情二字。
杨贵妃转过眼,微微撩开帘子,外人以为先皇只说李隆基,事实上,也指太宗皇帝。太宗皇帝给了她太多的体面,她不能回馈万一,但也不能不报恩。祈福之事,虽有些虚无缥缈,却也是极少她能做的事了。
送走杨贵妃,高力士因先皇去世,身体因哀痛而备受摧残打击,养了许久才好,好了以后,还是日日去停灵处烧香烧纸钱。
李豫已经让他养老了,高力士也识趣,将宫中一应事务,都交给了李豫身边的大太监,不再过问任何事宜。
日子看上去依旧按部就班的过着,但是太宗皇帝的离开,依旧让许多人沉浸在悲伤中。
李豫少年天子继位,虽有李世民打下的良好基础,但事务繁杂又困难,属实要花费不少精力和时间去做。
坐上了这个位置,李豫才能感觉到屁股底下的暗潮汹涌,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位置,哪怕是太宗皇帝亲自传的,也不是那么安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