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6)
几期天幕听下来,李世民越发地认同天幕讲的于谦的那句话:“社稷为重,君为轻。”
刻意去追求统治的稳固,追求自家的天下不会被别人夺取,反而越容易失守,但若是将百姓放在首位,将天底下的万民生计放在第一,这天下就能坐得稳稳的。这就像雍正帝惩治贪腐一样,要做的不是从表面入手,只去抓贪官污吏,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刻的李世民,与千年后的一位伟大人物,思想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础力量。
这个问题又深入了一些,赵德芳确实是听不太懂了,赵德昭也有些懵,不是因为听不懂,而是因为,天幕所说的事情,有些颠覆他的观念。
“父皇,天幕这番言论,是否太过于叛逆了?”赵德昭小心翼翼地问。
皇帝为天下之主,朝廷本就是要天下供养的,天幕这般说,反倒像是皇帝与大臣该为普通百姓干活似的。
赵匡胤沉吟良久,才道:“我先前也不能接受这样的想法,可是听完前三朝,便觉得这说法是有些道理的,百姓、民生是应当在皇帝之前。太宗李世民,被人传颂千年,不仅仅是因他开创了盛世,也因他那民贵君轻的思想。”
天幕赞李世民为天选帝王,又说他是能与秦始皇比肩的千古一帝,为何他就能做到帝王们所想要的生前大权在握江山稳固,死后名垂青史千年不朽,不就是因为他做成了帝王的标杆么?
赵德昭琢磨着赵匡胤的话,回想着李世民的施政,想法与态度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正兴奋地记录雍正的一些政策呢,突然听到天幕说,朱家父子没有搞经济的基因,两个人同时愣住。
“这……这是又骂咱了吧?”朱元璋不太确定地问朱棣。
朱棣拿着笔的手,悬在半空,整个人不知该作何反应才好。
刚刚说整顿吏治时,就不点名地说了朱元璋,现在更是直接点名他们朱家没有搞经济的基因,为何明明讲清朝,他们大明还要挨骂?还是所有姓朱的都要挨骂?
好一会儿,朱棣才缓过神来,将笔缓缓搁下,道:“父皇,既然天幕都这般说了,搞商业一事,咱们就不必勉强自己了吧?”
朱元璋反而是个脾气硬的,挥了挥袖子,道:“不行,她越是这般说,我还越是要搞一搞,咱们老朱家的不行,从那些大臣中选人去做不就行了?我还不信了,我老朱家不行,这大明就没人行!”
朱棣顿时感觉,自己说错了话,明知亲爹是个不太经得起激将的,反而用话刺激了他。
“这倒也行,只是须得看人品稳重可靠之人,否则贻害无穷。”
经济关系重大,又是容易钻空子的地方,老朱家的皇帝不太懂那些,容易被人故意挖几个洞。
很快,父子两就把被天幕点名骂的事儿,抛到了脑后,又商议起了,要如何将这些新政推行开去。
玄烨苦笑,他就知道,说起大清,天幕绕不开的是百年屈辱,也绕不过海禁,只是没想到闭关锁国,会导致国家陷入那种万劫难复的境地。
老四胤禛是有能力与才能,补了不少他留下的问题,可是毕竟还是站在皇室和满人的角度出发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满清统治,所以许多问题都察觉不到。
不过老四能够做到这个地步,玄烨已经十分欣慰了。
以前他最看重太子胤礽这个儿子,对其他儿子虽有指导和鼓励,但远不及对太子花费的心血多。但未曾想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老四做皇帝反而十分出色,解决了不少问题,这是他这个当父皇的应该骄傲和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