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其他类型 > 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 > 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12)

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12)(1 / 2)

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12)

这关于统一的一席话,算是让帝王们第一次有了高度的共鸣。

谁想做中原之主,谁就要一统天下,这是每一朝代的帝王,都孜孜不倦追求的事。所以,天幕在讲宋时,会将赵构和秦桧骂个狗血喷头,而对岳飞十分推崇;相对来说,对于唐朝叛乱的安禄山,反而没将他简单粗暴地定性成乱臣贼子,反而对他的能力与手腕有所褒奖。

嬴政倍感欣慰,知晓自己的追求与志向,被后世人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去,就感觉十分高兴。他给千秋万代树立了一个永世不变的目标,有无数人去实现他的追求,对于帝王来说,没有比这更荣耀的事了。

刘彻哼哼:“所以,对外用兵又有所什么错?别又骂我穷兵黩武便是。”

哪个有追求的人,不想当这天下的雄主嘛?刘彻觉得自己的追求并没有什么问题。

李世民此时,也能够理解一些,为何后世人会对大唐推崇了,大唐便是一个统一又强大的国家。可以说,秦始皇的雄伟志向,在大唐得到了实现,所以大唐就是历朝的一个榜样,建立了一个强盛统一的大国,矗立在世界之巅,不仅引得当世之人倾慕向往,后世之人也回味留恋。

赵匡胤有些苦涩地道:“是啊,统一是历朝历代的追求,若是不能统一这天下,上对不住祖宗,下对不住后人。”

想起天幕说的,宋是历史上稳定的王朝中,唯一一个没有完成大一统的,赵匡胤心中就很不是滋味。现在天幕说,统一是一切的基础,是底线,赵匡胤的心,更是被扎得像筛子一样了。

兄弟俩都感觉到了赵匡胤的情绪不对,特别是赵德昭,听完赵匡胤讲的大宋部分,他十分生气,不仅是气叔叔赵匡义手段卑劣夺位,更气他没本事,竟然没能完成大宋的统一大业,导致大宋虽经济富庶,却是历史上最羸弱的王朝,成了千百年后的笑话。

“父皇,别担心,这次不一样了,有我们呢。”赵德昭安慰赵匡胤道。

赵德芳也道:“对,有我们呢!我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将军,帮父皇打天下!我说到做到的。”

赵匡胤看了看两个儿子,心中略感安慰,自己趁着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改变,将江山交到两个孩子手里,应该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吧?不说别的,就说铁骨铮铮上,两个孩子应该会比不争气的赵匡义要好许多。

而朱元璋听到关于统一的话,脸色有些莫名,他深深地厌恶后世的清朝,可是清对于华夏统一的贡献,又让他不得不接受,甚至赞赏一声。所以他心情十分矛盾,体现在脸上,就是那有些像便秘一般的脸色。

朱棣知道他的心结,故意道:“哼,这种统一稳定的事儿,咱们就不用交给外族人去做了,咱们汉人一样能做得好,甚至更好!”

朱元璋猛地一点头:“就是!谁说一定要靠他们了,哼!”

玄烨心情有些复杂,他知道,从自己到孙子弘历,搞出来的这些民族政策与制度,其实还是为了维护大清的统治。因为自己是少数部族,所以更能理解和体会少数势力的心态,最怕的就是对手强大,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挥挥手就能将自己灭掉。所以怀柔的政策,确实是很好用。

但他没想到,这种带着私心的政策,最后的效果那么好,也成为了大清被夸赞的因由之一。大清在后世人眼里,没有成为一无是处的存在,这样利国利民的政策,是重要原因。所以,后世人的眼光,比他们这些前人,要开阔许多,他们似乎站得更高,站到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上去考虑了,想得也更远,想的是一个政策实施后,对百年后的影响。

作为一国之君,一个皇帝,站的高度,想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不能比后世人差吧?

这样想着,玄烨心中的一些心结,逐渐打开了来,让他感觉心情舒服了一些。

李玉还以为,皇帝是因为听到天幕的夸赞,才阴转晴的,心里想着,这天幕确实有几分本事,前头骂得那样厉害,如今话锋一转,又让皇帝改了心情。只是不知道,幕后之人,还有没有机会保下命来。

【弘历在施政上,还有一些别的小亮点,比如对商人上,若是遇上灾荒年,商人的赋税也会得到一些减免;乾隆年的天灾不少,在赈灾救灾上,弘历也算得上是尽心,拨发赈灾物资,减免灾区税收等等;弘历在位期间,也没有怎么加过赋税,倒是有不少减税的举措,这些确实是能减轻一些民众的负担。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对雍正帝胤禛,所进行的摊丁入亩的改革的冲击,毕竟雍正朝主要针对的,就是有钱的地主和豪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