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鬼刘骜(3)
后面的帝王和皇子们,对汉朝的历史,也都是有些了解的。
李世民听了那么多天幕,此时也感慨道:“果然这皇帝,不是人人都做得的。”
天幕虽然只讲了几个皇帝,可是这几个皇帝,各有各的毛病。而且不少毛病,放在普通人身上是小事,一旦到了帝王身上,就会被发挥到极致。
就比如刘奭身体病弱这一点,他若非身体不济,造就了优柔寡断的性格,也不至于让皇权落入宦官手中,为后续埋下了祸根。这又与康熙帝晚年因身体老朽,精力不济,导致懒政怠政,有殊途同归之处。
李世民担忧地看向了自己的小儿子稚奴,虽然他寿数比自己还长一点,但身体上确实有些羸弱,武氏能够上位,能够有机会插手朝政,与李治的身体情况也分不开。
李治的心弦绷得有点紧,因为李世民已经和他说过李隆基的事,而且对李隆基强纳儿媳为贵妃的事,十分不满,这让李治总觉得李世民似乎话里有话,在警告自己什么。
因此,这次听天幕,李治都没有上次那样活跃了。
宦官专权和外戚弄权,是历朝来两大痛点,明朝虽然很好地防住了外戚,却依旧没能防住宦官。
朱元璋叉了一块瓜果,却迟迟未送入口中,叹道:“只要这皇位上的人不争气,权力就会旁落到别人手里。”
做皇帝的,要防着宦官和外戚,也要防着大臣和皇亲,身边说是群狼环伺也不为过。
朱棣道:“您也说了,是坐在上面的人不争气,要是争气了,别人也窃不了权。”
实力强大,才是抵御一切风险最好的方式。
朱元璋想了想也是,将瓜果塞进嘴里,感觉这次的瓜果属实不错,让朱棣记得赏种这瓜果的人。
朱元璋最近的日子过得可舒坦,许多大事,他都并不亲自去处理了,而是直接交给儿子去办;儿子们呢,除了朱棣因了解内情,对自己的父皇十分尊崇,并不因手中的权力日益增强而对父亲有所轻慢,其他的皇子们,本就畏惧于皇帝的威严与手段,再有朱棣在前面打样,更加不敢有什么出格之举了。
所以朱元璋如今是事少闲情多,烦恼还少,从各朝得到的启示和政策方针,也都慢慢地在研究和实施。激起的反对自然不少,可是有朱棣这个燕王儿子挡在前面,朱元璋也少受了许多折磨。
因为朱元璋的撑腰,朱棣虽没有太子的头衔,却已经有太子之实。
而外人也得感慨,本以为失去了朱标那样一个文武兼备、完美的太子,朱元璋后继之人难寻,没想到新冒头的朱棣,做起事来虽是另一风格,看上去能力也不差朱标很多,这样一来,人心也稳了不少。
朱元璋觉得,这样舒舒坦坦地当着皇帝,自己的寿数可能比原先的要长一点,最近身上的病痛都少了许多呢。
看到天幕说,刘奭因为身体不好,所以导致皇权旁落,玄烨也微微叹道:“我的身体也不行啦!这做皇帝啊,还真是一个熬身体的活儿喔!”
胤禛条件反射地想回:皇阿玛您身体还康健。可是想到这些日子,玄烨算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了,已经无数人和他说过这样的敷衍之词。皇阿玛身体怎么样,他自己肯定是最清楚的,所以他这般念叨,并非是求得人的安慰,或许是有别的暗示。
胤禛的脑瓜子开动了起来,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的想法。
【在刘骜上位早期,王家还只是简简单单的外戚排挤其他人。汉成帝刘骜要利用外戚,来制衡宦官,可是人对权力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在石显被挤出权力中心后,刘骜的弟弟,也就是太后王政君的哥哥王凤,开始对朝中其他重臣下手,首先是能力和名气都最强的冯昭仪弟弟冯野王,然后是许皇后之父许嘉被逼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