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鬼刘骜(20)
在看其他王朝时,刘彻尚且有心情嘲笑别人,现在轮到自己了,才发现这事儿太憋屈太痛苦了。
而且,已经步入老年的刘彻,也逐渐能够理解,为什么始皇帝,会疯狂地想要弄到长生药,那样聪明机警的人,也会被那些术士骗成那样。做过皇帝,才知晓这份活计不是谁都做得来的,哪怕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没那么靠谱。
【当然,王莽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客观原因,就是当时自然环境也十分差劲,天灾不断。在王莽当政的十几年里,水灾、旱灾、蝗灾、地震,以及伴生的瘟疫等灾害,一直在全国肆虐。在这种情况下,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受到严重的打击和摧毁,也是必然的。这种天坑时间,别说王莽了,换别的皇帝来,也会觉得疲于应付。所以王莽这个在西汉末时,抢走皇位,反而有点飞身接锅的感觉,不仅成了乱臣贼子,辛苦多年建立的圣人人设,不是崩了,是直接灰飞烟灭了,他最喜欢最重视的美名,也成了臭名,这实在是有些黑色幽默。】
刘彻的关注点顿时被吸引到了灾害上去了,大汉竟然会遭遇那么多天灾?!
刘彻顿时有一种老天爷都要绝大汉之路的绝望感,当皇帝的,最怕这种天灾了,完全不可控,而且对国力打击巨大,甚至能影响到国运。
如今是刘骜在位时期,已经是灾害频发了,按照天幕的说法,大汉这种情况还没得完,还得持续上几十年?!刘彻感觉眼前一黑。
李治见天幕这样说,忍不住道:“那还不是他自找的?”
后人读史也看得出,以西汉末那快断气的情况来看,即便没有王莽后来瞎搞,走上末路也是必然的事,王莽是把这个过程加速了一些,还给刘氏后裔刘秀创造了一个崛起的乱世,所以看来看去,还是因为刘氏江山气数未尽啊。
李世民看着李治,本想说点什么,最后还是咽了下去,然后深深地叹了口气,只心里想到:既然你觉得王莽是自找的,那以后别人骂你,你也记得是你自找的便是。
朱元璋听到西汉末那灾害肆虐的描述,也自然而然想到了,天幕在讲清朝时,随口提到过的,大明的灭亡,与什么小冰河时期有关。
这个事,他与朱棣已经研究过去了,翻阅了钦天监的许多老黄历,又找了一些懂这些的人来解析,觉得这小冰河时期,怕是一个温度平常年份,要低一些的时候,至于有多低,还在命人查阅历代以来的资料典籍。
要将上下千多年的气候资料,做个较为可靠的统计,是个庞大的工程,但朱元璋耐下了性子,让那些人多费时间多花心思,务必要把这个小冰河时期的状况,搞个清楚,好让后人们有所准备。
【王莽这次野心勃勃的改革,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后引起天下大乱,农民起义的规模与频次,比刘骜在位期间还多,规模也更大。最后王莽被人砍下了头,分了尸,头颅悬挂示众,非常不体面地结束了他想要体面辉煌的一生。】
最后那句话,让帝王们觉得贴切又心生凉意,王莽越是追求威风,越是追求人前显贵,最后的下场就越难看,越与他的追求背道而驰,确实如天幕所说,有些黑色幽默。
他们虽然厌恶王莽,却也明白王莽和他们其实是相似的人,都是身处权力漩涡中心的人,都是自以为握有天下权柄的人,都是自命为天选的人。可是王莽的下场,让他们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王莽改制这个事虽然失败了,败得很彻底,彻底搅乱了西汉末的社会,但是这段历史,在史学上的研究价值很高。西汉是秦建立帝制以后,第一个存在时间较长的王朝,虽说汉承秦制,但秦只是提供了一个制度架构,并没有提供多少经验,所以西汉才是第一个对这个制度进行各种试错的王朝。】
嬴政听到这里,心中顿时升起了非常不妙的感觉,西汉是第一个存在时间较长的王朝,那他的大秦呢?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那么大一个秦呢?就是个短命王朝了吗?
嬴政的手,无意识地握紧了,指关节发出了咔咔的声音,他的身上,也无意识地释放着一种怒气与威压,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真想把天幕抓下来,好好问问是怎么回事!
【王莽的改制,就是这样一种试错。帝制是当时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制度,但是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和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王莽的改制也是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而王莽的思想和行动,则体现了当时一些上层阶级的天真与不接地气,不仅没有触及到社会的根本矛盾,反而因想当然的改革方式,导致越改问题越大。作为一个负面的例子,他的所作所为,也给上层阶级,做了一次错误示范和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