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鬼刘骜(26)(1 / 2)

牡丹花下鬼刘骜(26)

听到通传,刘彻立马来了精神,道:“让他们进来!”

很快王家人列着队,进了殿来了,还都低着头,拢着手,看上去是十分恭敬的样子。

刘彻略微数了数,王家来的人,大约有十数人,这王家在朝中当官的人,还真是不少啊。

而且,刘彻还特地注意了一下王莽,在王氏一群人中,王莽也显得十分抢眼,因为其他人都比他年长一些,他一个年轻的后生,混在人群中,可以看得出他在王家确实受重视。、

皇帝为何召见他们,王氏众人心中有数,王传君在天幕出现没多久,就开始派人往王家传话了。

那时候刘彻也没让人拦着,所以天幕大致说了什么,王家人心中都有数。

众人恭敬给皇帝行礼后,就老老实实站着了,看上去并没有多骄矜,也没有无礼,依旧是很尊敬皇帝的样子。

刘彻略略想了想,这时候的王家人,应该只想在朝堂上多弄些好处,多掌握权柄,夺位的事,这时候还没提上他们的日程。

王家人心里有些忐忑,毕竟前面吕氏、窦氏的下场,他们都看在眼里,做外戚的,风险可不小。

众人等着皇帝诘问,关于天幕所说的事情。

不过他们并没有太担心,都是官场的老油子了,要如何应付这草包皇帝,王氏各人还是有些经验的。

刘彻一一打量了一番后,不紧不慢地开口道:“诸位,便是朕朝中的肱骨大臣了,今日召各位来,是想问问,如今各地的灾情如何了?水患治理得怎么样了,旱情可有所缓解?救济的钱粮,可都到位了?”

王家人本都竖着耳朵,等着皇帝诘问王氏在朝中揽权的行为,甚至做好了皇帝痛骂他们的心理准备,结果皇帝转而问起了灾情?

刘彻看到王氏众人的脸上,都挂上了惊愕的神情,心中有些舒坦,又有些生气。

天幕所说之事是真的,刘彻当然很相信,可是他没证据,因为许多事都是还未发生的。而且,天幕提到西汉末年灾害频发时,刘彻就对这个事上了心,可惜他在刘骜脑中搜刮了好几遍,都没什么关于灾情的情况,大多是模模糊糊的概念,哪里有了水灾,哪里有旱灾,哪里有蝗灾瘟疫之类的,大臣们商议着要怎么救,可是具体的事情,刘骜是一点概念都没有。

刘彻真的有被这狗屎一样没用的来孙气到,这狗东西,既然不想干皇帝的活儿,直接退位让贤就是,干嘛还占着茅坑不拉屎?

刘彻当然也想收拾王氏,但他知道,给人定罪必须师出有名,如今王氏一族在朝中一手遮天,即便是他这个皇帝还没被架空,但要办起王氏来,也是要伤筋动骨的。相对于办王氏,眼前最重要的事,还是先把灾情的事处理一番。

王氏的人惊愕过后,以王凤为首的,便开始根据各自的职能,给皇帝汇报灾情。

虽然惊讶皇帝怎么突然过问国事,可是对于刘骜草包的程度,众人都心中有数,所以在回禀的过程中,各种乱报瞒报,各种避重就轻,只需要话说的漂亮圆润就行了,反正刘骜这个酒囊饭袋也听不出来。

刘彻哪里看不出王氏的心思,只是他并未表现出来,甚至没怎么发问,只让他们一个一个轮着说。

王氏见皇帝根本没问问题,甚至眼睛都快闭上了,好像要睡着了似的,更加胆大了,说出来的话也更加没边了。

刘彻半眯着眼睛,一边听着,一边根据这人的措辞与逻辑,来评判此人的水平。王氏这些人的政务水平如何,刘彻第一步就是靠听来分辨。

这政务水平,关系到刘彻以后如何处理他们。

最后是王莽,他说的比较多,也比较全面,还阐述了自己对救灾和安置灾民的想法,总的来说,还算是有水平的。

想起天幕说他当权以后,带头捐钱捐地赈灾,再听他如今的建议,刘彻感觉,这人确实有几分爱民的心思在。

等所有人都讲完以后,大殿内安静了下来。

刘彻坐直了身体,感觉有些累了,刘骜这副身躯就是虚,就坐在这儿一会儿,就感觉有些坐不住了。

刘彻换了个姿势后,就也从王凤开始,就他回禀的内容,开始进行提问。

王凤作为积年老臣,身上还是有些能耐的,对刘彻的问题,倒也能应对。只是几轮对答下来,王凤的背上就冒出了冷汗,皇帝……皇帝怎么和印象中那不通政事的样子,完全不同了!皇帝不仅知道什么地方在何处,还知道那一处有什么大小河流,知道哪条河最容易泛滥,哪一年有进行过修筑和疏通,甚至很了解修筑一个什么样的堤坝,需要多少钱粮,需要征调多少民夫服徭役……

这皇帝……这皇帝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看到王凤微微颤抖的身体,刘彻冷笑,察觉到事情不对了?晚了!

刘彻一直追着王凤问,一直问到王凤主动跪下道:“老臣失职!请陛下责罚!”

刘彻一改刚刚咄咄逼人的样子,道:“你年岁大了,有些事力不从心,也属正常,这次责罚就不必了,朕召见得急,你未做准备,自然难以招架,只是回去之后,须得将朕问的问题,好好弄清楚,莫要再像今日这般狼狈了。”

皇帝宽仁了,王凤反而没放松下来,整个人似乎更失落了。

刘彻眼神带着笑意,看了王凤一眼,这就是来孙坐皇位时,朝中最有威望的大臣啊?就是王氏的领头羊?不过如此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