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3)
嬴政决定多留意一下李斯,李斯的样子,过于反常了,嬴政还未见过他这般失魂落魄的样子过,哪怕是当初秦一统六国,决定驱逐他国谋士时,在那命运的关口,李斯也十分沉着冷静。
其他帝王,对嬴政身世的事,大多都了解一些,所以对于这种传闻,并不相信。
可是对于天幕后面所“吐槽”的话,帝王们不由自主地点头。
刘彻知道自己“金屋藏娇”的玩笑话,竟然流传了两千多年,老刘家“男女不忌”的基因,也一直被后人所调侃。虽然心里有些不自在,但刘彻觉得天幕没有着重讲这些事,还是给他老刘家留了些面子的。
李世民则又忍不住眼神不善地看向儿子,看得李治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他父皇已经给他说了一些事了,他也慢慢明白过来,和他在男女的事上有些关系。
只是,李世民和他说这事时,神情和语气格外复杂,有一种想管又不想管的感觉,为什么那么矛盾,是李治想不明白的,毕竟自己亲爹在杀兄弟的事儿上,都没那么犹豫。
李世民有些惆怅地喝了一口茶,天幕说的不错,世人大多蒙昧,许多深奥一些的事情,就闹不明白了,所以他们会更关注男女之间的那点事。他自己倒是清清白白,男女之事简单,可是他的儿子和后面的孙子都不是省心的东西,以至于后人更关注那些情爱之事,毕竟违背伦理啊!
玄烨也想起了弘历给胤禛抹的黑,什么和珅是胤禛的一个妃子的转世,那么假的事,也成了别人嘴里的谈资。
玄烨没跟胤禛说过这个事,可是每每想起弘历做的那些,便觉得天幕说的十分有道理,胤禛对弘历是仁至义尽,可弘历却是个只会坑爹的货。
胤禛感受到了玄烨那复杂的神情,以为自己是不是也被后世人关注了男女之事。可性格严谨的胤禛,马上又否认了这个想法,因为他对男女之事兴趣不大,而且一直很注意自己的私事,不要成为太子和老八等人抓的小辫子,应该没有留下把柄才是。
玄烨和胤禛当然猜不到,胤禛因为腹黑冷情的人设,反而成了清穿的大热门,后宫都被作者们写的穿越女穿成筛子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嬴政的爷爷和亲爹都没当多久的秦王,就去世了,让嬴政有些心理阴影。嬴政的爷爷安国君,也就是秦孝文王,在给秦昭襄王守孝一年后,加冕为秦王三天就突发疾病去了;而嬴异人加冕为秦王三年后,也去世了。秦王宫连着披麻戴孝的,估计会让嬴政觉得,秦王之位不好坐,会缩短寿命,可他又有宏图远志,怕时间不够,实现不了,所以对寿命产生了执念。】
这个问题,连嬴政自己都没想过,被天幕这么一说,他反而思索起来,是不是真的有影响?
13岁以前的人生,对于他来说,确实挺刺激的,过了8年的颠沛生活,突然成了秦国太子,又成了秦王,虽然比不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那般传奇,但所处社会地位的剧烈变化,所处环境的截然反转,令年幼的嬴政,确实费了一些努力去适应。
祖父和父亲的突然逝世,嬴政除了震惊,没时间品出其他复杂的心情,就被推上了秦王之位,面对的是十分复杂的政治与朝政,还有宏大的目标。他被逼着快速成长了,也幸亏他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天赋,否则秦国会走向何方,都无法预知。
【嬴政13岁就成为了秦王,在历史上来看,也算得上是少年国君了。别的少年天子,除了被当做傀儡推上台的,大多人面临的局面都没有嬴政那么复杂。战国时七国争霸,强国林立,谁都想吞了别人,独霸天下,而秦国这种少年国君的国家,当然也是别人眼中的肥肉。从13岁为王,到22岁亲政,许多地方都是以“嬴政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把持国事”一句话带过,可处在七国争雄的时代,压力不可能不大。这些年秦国应该是没发生什么大事,所以提及的地方很少,但从后面发生的事可以看得出,嬴政成长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是十分惊人。】
【八九岁才恢复秦国王室的身份,到13岁成为秦王,嬴政早年的教育有多缺失,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所以他所需要学习的东西,就要从这个时候开始补,嬴政不仅补上了,还远远赶超了别人。这就让我想到了另一个也是所受教育水平不太高的皇帝。】
朱元璋和朱棣有不好的预感,开始头顶发炸,面皮发麻。
果然,天幕就道【朱祁镇九岁登基成皇帝,可他完全没啥天赋,所以最后大明的走向就很不理想,甚至差点直接翻车。】
不仅其他朝的帝王,连朱元璋和朱棣都不由得觉得:天幕你这是辱始皇帝了,朱祁镇那狗东西,有什么资格和始皇帝相提并论?
但这样鲜明的对比,也让帝王们深刻感受到,皇帝这份活儿,真的是吃天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