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9)
其他帝王父子之间,因社会上升通道一事,都有颇多话语要交流,只有玄烨与胤禛二人,陷入了沉默。
因为大清的社会结构,可比前面诸朝要复杂多了,掺杂了一个满汉的因素在里面,局势也就更加诡秘难测。
社会底层需要上升的通道不假,只是如何做到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又堵住那些想钻漏洞的人,属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所以,大清的国情对皇帝的要求,比别的朝还要高一些。
也难怪弘历那些毛病,看似无伤大雅,但是一到大清皇帝这个位置上,就变成了致命的问题,就加速了大清开往深渊的速度。
玄烨心中有点焦躁,忍不住端起已经略微凉了的茶,喝了一口。
茶杯放下时,发出“叮呤”一声,惊醒了沉思的胤禛:“皇阿玛?”
玄烨擡眼:“可是有何想法了?”
“儿臣……想到了八旗子弟们……”
八旗曾经是大清打天下的底牌,胤禛听玄烨给他讲天幕说清朝的那一期时,也提了天幕说大清是满人捡了个漏的事,但这个漏,若没有几分本事,也捡不了。而满人的本事和底气,就是来自八旗。
满人成天下之主后,这八旗自然成了第一功臣,而打天下之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封赏功臣,所以八旗子弟们,大多是受过恩赏,祖上都有恩荫的。
如今入关已经几十年过去了,最早那批戎马天下的老将,大多已经故去,新一批的八旗子弟,和他们父辈祖辈的风气和精神状态,已经有些不同了。
和玄烨不同的是,胤禛深陷夺嫡的斗争中,也办过许多差事,所以对于八旗子弟如今状态的了解,他比玄烨要深刻许多。
玄烨轻叹了一口气:“但是有些人,须得养着,否则会动摇人心。”
胤禛道:“儿臣也并非想动他们。”
“那你是想……”
胤禛觉得脑子有些乱,道:“儿臣需要一些时间想想,请皇阿玛恩准。”
玄烨自然应了。
而秦朝的公卿们,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李斯,这种十分具有作用和意义的措施,便是李斯给他们的皇帝提出的建议。
李斯露出苦笑,能想出这种影响后世千年的制度的自己,不可能是个蠢人,可是为什么就做了那种蠢事呢?
不过外人不知道李斯心中所想,反倒是对李斯更生出了几分崇敬之情,不愧是始皇帝重用的李相啊!
【郡县制,是打破血缘关系的宗法制的第一步,而新的官僚制度,则开始逐渐取代旧的贵族世袭制度。这何尝不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不是一种认知上的大跨越式进步?虽然始皇帝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已经在这时有初步的体现了。所以,陈胜吴吴广起义时,喊出的那句响彻千古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有当时的社会基础的。】
【这是咱们传承了两千多年的精神财富,是支撑华夏人延绵至今不断绝的重要基础之一,所以对比着如今欧洲那边,还有一堆所谓的老钱贵族,还搞什么血统出身之类的,咱们老祖宗思想上的先进性与前瞻性,就吊打他们了。咱们作为这种宝贵思想的传承人,不可将珍宝当鱼目,还去追捧欧洲那一套东西。】
天幕夸得,连嬴政都开始自我怀疑了:我做的事,竟然有那么厉害吗?后人竟然是这么看的吗?
朱元璋有点坐不住了:“这天幕说得……好似我这种老古板最不得人心。”
毕竟天幕也吐槽过,说老朱家是一脉相承的大男子主义,是非常地主的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