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年(四)
66
李澈与李长舟相视一眼,这么一回儿功夫,怎么就打起来了?
古柏树上,两个孩子如猿猴一般,借着树杈的高低起伏,跳来跳去。周榭泉随便捡了一根树枝,与小女孩桃木剑比划。
“殿下啊,”福公公看见李澈,就看见救星,“殿下快让周少爷和叶姑娘停手,太危险了。”
李澈忙对着树上大喊,“阿泉,阿熙,快下来!”
叶熙闻声走神,右脚一滑,树下众人惊出一身冷汗,却是来了个倒挂金钩,右脚使力,双手抓着树枝一个反转,跳上更高。
两人完全无视李澈和一竿子王府侍卫,小女孩被浅红棉袄裹得圆滚滚的,却身手敏捷,桃木剑几次险些击中对方要害,周榭泉也不敢放松警惕,秋水剑诀果然厉害,小姑娘只是沾染皮毛,用的还是木剑,就已经能逼得他使出苍山绝学,难怪师父总说,秋水剑诀乃武林至尊,无出其右。
李澈急的不行,两人已经折断好几根树枝了,且越走越高,都快到了树顶。
李长舟抱胸而立,舒展着轻松愉悦的笑容,对李澈道,“不如赌一局他们谁能赢,我赌小姑娘赢。”
“长舟殿下,您可别闹了,叶姑娘真有个三长两短,老奴就是豁上老命,也不够赔罪的,”福公公都快跪下了,望向自家世子爷,“殿下,要不要找王妃娘娘来?除了王爷,叶姑娘在府上,也就跟娘娘说过话。”
李澈转头要去小厨房,李长舟拉住他,“他们闹着玩呢,又不是真打,何必惊动王妃婶娘?”
见李澈不信,李长舟道,“我数一百个数,他们肯定就不打了。一……二……”
李长舟开始数数,李澈满面忧色的看树上飞来舞去的剑势,树枝摇曳乱晃,真怕谁一个不小心掉下来。
福公公看自家殿下无动于衷,树上两位大有纠缠不休之势,只有自个儿迈开小碎步,一路小跑去向月阁寻王妃娘娘。
“五十五……五十六……”李长舟一直数,“……五十七……五十八……”
数数过半,周榭泉手中的树枝被桃木剑砍断,闪身躲避,一脚用力,踩断一根,握在手中,一点也没有收手的意思。
李澈看两人对战时有条不紊,方才慌乱着急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他不了解落叶山庄的大小姐,但阿泉跟他有足五年了,阿泉做事必十拿九稳,从不会做没把握的事,孟师叔还交代他照顾好叶家姑娘,他又岂会将自己与叶姑娘置于无法预判的危险之中?
李长舟说的对,两人点到即止,不是在打架,而是在切磋,是江湖人之间,通过武学之间的碰撞而交流感情。
“九十七……九十八……”李长舟看看李澈,接着数,“九十七……九十六……”
李澈无语,这位当他傻啊,倒着数听不出来,刚才还数着九十九呢。可他已经不想去请母妃了,随便李长舟怎么耍无赖。
福公公不知道王妃去了小厨房,一路到了向月阁,女史翠兰听了之后,笑了笑,“王妃娘娘做菜的时候不喜外事打扰,不过孩子之间玩闹,福公公别往心里去。”
看来向月阁不打算管。
“可是……”哪有那么小的孩子在树上那般折腾的!而且是女孩子。一旦跟男子上树打架的闺名传出去,将来哪有门当户对的男子还愿意娶。
王爷把小姑娘从落叶山庄带到安王府上,不就是想个女孩寻个好姻缘吗?江湖打打杀杀的,不比皇城安逸,不适合姑娘家。若在宗族贵戚中,寻个像样出身人品端正的嫁了,做后宅夫人,衣食无忧,一辈子平平顺顺,才是姑娘家的幸福。
“今儿是长舟殿下回府的好日子,可不许说什么死啊摔啊的丧气话,坏王妃娘娘的心情,”翠兰见老人家一直杵在原地不动,“福公公还是请回吧,回头去长舟殿下的院子,看看还缺什么,赶紧备齐全。”
福公公点头称诺,他哪里敢怠慢长舟殿下,吃穿用度早早备上了最好的。他是跟在郑皇后身边的老人,安王成亲立府时,从宫中来到安王府服侍王爷。安王妃是大家族养出来的娇女,不掺和堂前事,只管着府内账簿和王府后宅,王府外事和产业都是他在打点。
他一直想不明白,这李长舟,明明是英王府的世子,可王妃娘娘对他,比对自己亲儿子还要好。
安王妃和英王府过世的先王妃,早年十分要好,情同亲姐妹,经常结伴游园,赏画吟诗,聊品菜色,相隔一个月怀了孩子,也互相吐苦水,缝小衣,送补品,去钦天监祈福,直到英王妃难产离世。
李长舟失去母亲,王妃可怜他,对他好一点,也正常,问题是,这十多年来王妃娘娘把李长舟当亲儿子养在安王府,一点也不介意他亲爹英王爷和郑皇后之间,早就势同水火的关系。
难道王爷少有回府,王妃空房寂寞,与英王爷之间有过什么?李长舟是王妃的亲骨肉不成?
福公公想想后背就发麻,也不敢把猜测告诉任何人,他并没有证据。王妃娘家也是千年大族,门阀贵胄,几个兄长都在朝中担任要职,万一搞错了,坏了两族的关系,太后娘娘定会让他生不如死。
福公公怀着更加忐忑不安的心,回到了后院学堂,叶熙和周榭泉依旧在过招,世字殿下和李长舟看的起劲,再没有把人喊下来的心思了。
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眼前两位世子,却互不影响,赤墨分明,从小到大保持着各自秉性。安王世子在皇亲宗族小辈中,勤奋好学,文武双全,最得帝王喜爱,是各家各户教导儿孙时,必须拿出来立一立的标杆。
而英王世子则完全反过来,逃课成瘾,就知道吃喝玩乐,惹是生非,今天去梨花街喝酒,明天为花魁一掷千金,后天窝在长乐坊赌钱,外城大道上纵马伤人……御史上奏弹劾的折子,内阁已经压了好几箱子了。
要说有什么优点……大概是长得好看。
继承了生母的美貌和李氏皇族的英俊,浑然天成的富贵优雅,尽在端正五官之间,连皇帝也常常赞其有先祖之风。见过大周开国皇帝的画像的皇亲和重臣,偶尔也会感叹唏嘘,为何英王世子殿下,只继承了先祖皇帝的脸,却没有半点继承先祖的韬略和勇武。
只听树上清脆一声,周榭泉手上的树枝又被桃木剑砍断了。
周榭泉脚尖轻点摇摇晃晃的树枝,树下围了一群人,连侍卫也不务正业的来看他们切磋,两位殿下如长颈鹿一般伸长脖子,看的津津有味。方才一时手痒跟小姑娘过招,忘了这儿是安王府,四面八方多少双眼睛盯着错处,立刻跃下树枝,与小姑娘道,“不打了。”
周榭泉抽身,叶熙一个人提着桃木剑,也如雪花飞叶,轻悠悠落地。
“厉害,厉害,”李长舟拍手叫好,“姑娘小小年纪,武功超然,潜力可嘉,将来定能问鼎武林之巅,做锄强扶弱,劫富济贫的大侠。”
叶熙冷冷的看了李长舟一眼。
自说自话的陌生的少年是谁,她从未在府上见过。
李澈忙介绍,“阿熙,他是李长舟,英王世子,我的堂弟,也是你的义兄。同住安王府,以后经常见面。”
李长舟友好的摆出个笑脸,小姑娘没搭理,转头望向周榭泉,“今天未分出输赢,明日再战。”
周榭泉没琢磨出秋水剑诀的破绽,也想找个安静一点的地方,再试一试,“行呀,不过明天白日太傅讲学,比武切磋只能晚上。”
叶熙点了点头,背上桃木剑,几步跳跃,视围墙如无物。
“瞧,她平时就是这个样子,你跟她说话,无论好听不好听,她从来不会搭理你,”李澈两手一摊。出身尊贵无比的安王府世子,从小到大,只有叶熙一人敢这般无视他。
周榭泉从前是硬着头皮说,每每一股子生人勿进的气场,全然随了她爹叶渡之。让他跟叶熙说话聊天,还不如和她切磋武功。
“我也想学,”李长舟完全不在意自己也被叶熙视若无物,直愣愣看着叶熙消失方向,感叹轻功如此玄妙。
“晚了。”周榭泉可不觉得李长舟能吃得了习武的苦,“上乘轻功,需三岁根基,殿下你都多大了?”
“我就比她大几岁。”李长舟并不觉得自己很大,十四加冠,他不久前刚过礼。
周榭泉懒得跟李长舟胡搅蛮缠,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人家吃苦扎马步的时候,这位正晒太阳钓鱼,人家走梅花桩的时候,这位看美人图乐不思学。小小年纪,内功扎实,剑法强势,定然吃过无数苦头,才逐渐成气候的。
秋水剑诀霸道,内劲刚猛,男子更加容易上手,女孩子想练好,得下百倍功夫。
李澈催促,“走了走了,沐浴更衣,一会儿翠姐唤咱们去向月阁来不及了。”
向月阁是安王妃的寝居,院中摆放着各地移植而来的花花草草,王妃平时喜欢摆弄这些,颇有心得,寒冬腊月天,奉天处处都是肃杀,唯有安王府里的牡丹开的娇艳。
除了拈花弄草,安王妃烧的一手好菜,刺绣手工也是一绝。想当年安王到了适婚之龄,多少女儿家的画像源源不断往宫里送,郑皇后挑的亲儿媳妇,姿色说得过去就行,但肯定得是大周门阀里数一数二的贤惠。
安王爷在婚事上做不得自己的主,母后强势,能容忍他一年到头飘在皇城外面已经很不容易了。好在王妃温婉柔顺,又聪慧低调,把后宅打理的井井有条,从不用夫君为妻妾儿女和吃穿用度操心,两人从陌生人渐渐熟悉,感情渐生,相敬如宾,也算恩爱。
女史翠兰帮着王妃在小圆桌布菜,满满一桌子,色香味俱全,娘娘忙活了半天亲自下厨,多是长舟殿下喜欢吃的。
几个孩子来的巧,最后一笼蒸蟹刚刚出锅。
“婶娘,”李长舟换了一身干净利落的长衫,比方才更显精神,“长舟给婶娘请安。”
安王妃宠溺的把孩子扶起来。
李澈跟着一起进来的,“孩儿给母妃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