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都市言情 > 汉谋无双 > 第488章代王的谨慎

第488章代王的谨慎(1 / 2)

前文说过,陈平等大臣们,推举的汉朝第三位皇帝刘恒,是高祖的第四子,母亲薄姬原为魏王魏豹的姬妾。

魏豹被韩信、曹参败俘,后被汉将周苛所杀。因此,薄姬成了俘虏,送入织室织布。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高祖见薄姬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一年多也不得宠幸。

当初薄姬年轻的时候,与管夫人、赵子儿三个人是好闺蜜,相互约定说:

“咱们中间,先显贵的人,一定不要忘记同伴好友。”

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后受到高祖的宠幸。

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初,高祖坐在河南宫内成臯台上,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美人相伴,她们在一起谈笑当年与薄姬的约定。

高祖听到后,问她们笑什么,两人将实情全部告诉了高祖。

高祖喜欢女人,更愿意怜悯女人,当下心怜薄姬,为其感到伤感,当晚,就把薄姬召来,准备临幸她。

薄姬对高祖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

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

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薄姬在河南宫内成臯台生下儿子刘恒。

自薄姬生下儿子刘恒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再见到高祖。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高祖在亲征平定代地诸侯陈豨的叛乱后,册立八岁的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

次年,高祖去世,那些受到高祖御幸的爱姬如戚夫人等,吕太后因恼恨嫉妒她们,都被幽禁起来,不能出宫。

而薄姬因为极少被汉高祖见爱的缘故,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随到代地。

高祖死后,主政的吕太后大开杀戒,将高祖的儿子几乎赶尽杀绝,只有刘恒和刘长幸免于难。

这不是吕太后心软才刀下留人,而是代王刘恒及其母亲薄姬“无欲无争”的姿态保全了他们的性命。

薄姬知道宫廷斗争的残酷现实,便苦读《道德经》,领略道家思想的精髓,走上清净无为的道路。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代王刘恒无意也没有能力与其他皇子争夺继承权,甘愿被分封到边疆、毗邻匈奴的荒漠贫瘠地带为代王。

刘恒在没有其他皇子愿意来的偏僻地方为王,几乎被朝野遗忘,正因如此,才躲过了迫害。

其后,代王刘恒在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代地因此大安。

另一方面,汉初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母亲的悉心教导,养成了代王谨慎沉静的性格。

更重要的是,这为即位后成功应对功臣问题与施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吕太后死后,大臣们在寻找合格的皇位继承人时发现,刘恒这位远在边疆、性情朴实、清心寡欲、守道尚德的代王,是很好的继位人选,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

刘恒见到朝廷的使者,第一个反应不是兴奋,而是警觉和疑心。

于是,召集属臣们商议,以定行止。

一时间,属臣们议论纷纷,意见各不相同。

郎中令张武上前谏阻道:

“朝上大臣,都是高帝的旧将,素习兵事,专们玩阴谋诡计。”

“之前,从高帝到吕太后,强力手腕统治,他们不敢胡作非为,现在他们剿灭了诸吕,血染京城,为什么要从外地迎立藩王?”

“大王不应该轻信朝使,就说有病不能前往,借此推辞,以观察情况的变化。”

话音刚落,中尉宋昌上前奏道:

“郎中令所言,说得不对。大王得到这一机会,应该赶快启行,以免日久生变,何必多疑?”

“臣料定大王此行,安稳万千,不需要多虑。依臣看来,出行有四个保障。”

“这第一,大王试想,暴秦失政,豪杰并起时,哪一个不想称尊,最后得到帝位的,终属刘家。至此,天下都屏息敛足,不敢再存奢望了。”

“这第二,高帝分封子弟为王时,地势如犬牙交错,形势固如磐石,天下无不畏威,汉兴以后,废除了秦的苛政,简化了法令,普遍施以恩惠,人心也都悦服,怎能动摇。”

“这第三,就是吕后称制后,立了诸吕的三个王,擅权**。这次陈丞相用谋,周太尉持符节入北军,奋臂一呼,将士们皆左袒,助刘灭吕,可见得天意归刘,并不是专靠人力。”

“现在,即使大臣们想搞政变,百姓也不肯听从,如何成事?何况内有朱虚后和东牟侯,外有吴、楚、淮南、齐、代诸国,互相制衡,有异志的大臣也必不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