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葬◎
终于,众人来到书房之外,萧珏还是宣王的时候,刘大人跟着徐贤林曾来过宣王府的书房议事。
看清楚书房之内出来之人手中端着的盆子中是殷红的血液,众臣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徐贤文上前抓住禄喜的手,神色着急:“禄统领,陛下发生了何事?”
禄喜悲痛:“今日,长公主府有刺客潜入,陛下遇刺,请诸位大臣入殿觐见。”
虽未恨极了宋婉,但禄喜终究是没有说是谁刺杀帝王,若是帝王能够挺过此劫,日后如何处置宋婉由帝王自行决断,若是帝王……若是帝王未能够挺过去,自然有人会探查真相,让宋婉死无葬身之地。
禄喜已然将从听风院跑出去的小丫鬟押下,此时除却暗卫与禄喜等萧珏的近身之人,并无人知晓刺杀萧珏的人是宋婉。
只禄喜一言,他们呆愣住,这一消息足够令在场的所有人震惊,努力拼凑遇刺、召众大臣觐见是何意,就连徐贤文也愣了许久,却率先反应过来,抓住禄喜的手问:“陛下伤势如何?”
会将大邺几乎半数重要的朝臣召集于此,想必事态很严重。
徐贤文这一问,将其余人从静默的有人不敢置信,下意识反问:“禄统领此言何意?”
禄喜沉默,徐贤文率先反应过来,他呵斥众人“安静”,而后稳住心神提起衣摆上前。
恰逢此时御医赶到,他们被侍卫领着匆匆赶进殿内,见此情绪,所有人终于选择相信现实,莫不悲痛朝着殿内去。
只心中仍旧抱着许是帝王小题大做,太医瞧了之后兴许没有大碍,只是虚惊一场。
虽萧珏雷霆手段,但所有人都知道萧珏是一个好的帝王,在他的治理下,大邺国富民强,外敌不敢来犯,为大邺国运之大幸。
他们安静的跪在殿内,隔着屏风竖耳倾听者内殿的动静,不敢错过太医的一丝一毫动静。
隔了半响,只听太医颤抖的声音:“陛下此上在要害上,幸而没有冒然拔出匕首才令其失血过多,但匕首离心脉过近,臣欲同太医院众同僚拔出匕首,但……”
太医的声音从内殿传出,他的言语分明,帝王此伤凶险,他们并无把握能够不伤及心脉将其拔出。
心中的侥幸被打破,不知是谁率先哽咽出声,片刻间低声啜泣之声不绝于耳。
自古以来,便有哭悲的大臣,其中或发于真心,或碍于场面,但今日殿内为萧珏悲哭的大臣,多是发于真心而非作秀。
萧珏打压门阀,提拔寒门,使得看不到出头之日的苦读之人出头,使得有抱负之人得以报国,使得为百姓谋福祉之人得以施展拳脚。
兴许,十年,百年之后寒门又会陷入往日门阀的困顿之中,但萧珏于现如今的朝臣,有知遇之恩,有提拔之义,萧珏无疑于拨开压在他们头顶的乌云,使得他们得见青天。
如今门阀被萧珏压制,若是萧珏薨逝,门阀是否会卷土重来未可知,他们满意现下的局面,便希望萧珏坐在这皇位之上。
如今萧珏命悬一线,好不容易得来的局面可能一夕之间崩塌,如何能够不悲?
满殿的啜泣之声愈发的清晰。
就在太医霸道之际,床榻之上一只手微微擡起阻止了太医的动作。
野心勃勃,雄心壮志却也虚弱无比的帝王眼神示意他身侧的亲信,禄喜得意走到屏风外,压抑着哽咽宣读萧珏在朝臣来之前交代宣入内殿的人。
禄喜的声音算不得大,却将啜泣之声压住,每念到一个人的名字,便起身候在禄喜的身后,等着进入内殿。
片刻,禄喜将名字念完,被念到姓名的大臣沉默一一入内。
他们跪在塌前,才看清帝王的模样,往日里康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看见便让人不敢直视,同时也倍感安心的帝王面色唇色苍白。
萧珏说话有些费劲,他说两个字便停顿片刻,待到恢复了些力气才继续,竟然是将他若薨逝后,大邺未来一段时日的朝政皆安排的妥当了。
若说萧珏在私情上或许有失,但身为帝王的谋略与大局可谓是挑不出半分差错,他当真对得起皇位,对得起百姓。
便是他上位之后任用的朝臣,都在这短暂的时候为其想好了退路。
听着帝王如此的安排,就连沉稳的徐贤文最后都未能忍住眼眶中的泪意,外殿跪着的大臣,啜泣声再起。
交代完前朝之事,萧珏的力气仿佛用尽,他停顿了许久,似乎在做着什么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