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泾河的晨雾裹着水汽扑面而来,嬴傒的玻璃马车碾过新筑的堤坝时,车辕镶嵌的镜堡碎玻璃在雾中折射出淡蓝的光。他掀开竹帘,看见太学农科生们正蹲在河边,手中的玻璃流速仪在水中旋转,刻度管里的水银柱随着水流速度微微颤动。
\"公子,\"为首的弟子李明直起腰,水袖上沾着湿泥,\"泾河此处流速每秒四尺三寸,比去年同期快一尺。\"他指向远处的河湾,\"用玻璃水准器测过,上游峡谷有三处险滩,若不修堤,今夏恐有水患。\"
嬴傒踏下车,玻璃靴底踩在湿润的泥土上,发出轻微的噗嗤声。他接过流速仪,指尖触到旋转轴上的玻璃轴承——那是太学工造科改良的耐磨部件。\"告诉筑堤队,\"他将仪器递给弟子,\"用糯米浆混合石灰砌堤,堤基埋三丈长的玻璃管道排水。\"想起穿越前在水利工程图上见过的钢筋混凝土,喉头泛起一丝苦涩,\"旧法筑堤三年一溃,这次要用'天镜之法'。\"
辰时三刻,胡亥的銮驾意外抵达。少年皇帝踩着泥泞跳下车,龙靴陷入堤岸半寸,指着河面上漂浮的玻璃浮标惊呼:\"皇叔!这些亮晶晶的...是测水鬼用的?\"他凑近玻璃浮标,见标身刻着水位刻度,\"呀!水涨多高都能看见!\"
\"陛下请看,\"嬴傒示意李明展开玻璃展板,板上用荧光粉绘制着泾河流域图,\"此乃'水政舆图',\"他用玻璃教鞭指向峡谷处,\"太学弟子已用玻璃水准器测出,此处河床比上游低五丈,需建分水闸。\"
胡亥蹲下身,手指戳着展板上的分水闸模型:\"这闸...是用玻璃做的?\"
\"闸体用精铁,闸门嵌玻璃观察窗,\"嬴傒想起现代水坝的观测孔,\"可随时查看闸内泥沙淤积。\"他指向远处正在施工的民工,\"他们手中的玻璃量器,能精准调配筑堤材料。\"
正午时分,普查队抵达下一个测点。嬴傒看着农科生们用玻璃棱镜测量阳光折射角度,计算河面宽度。突然,一位白发老农拄着木杖赶来,衣摆上还沾着昨夜的露水:\"公子!俺家的田在下游,往年汛期必淹,这次...能保住吗?\"
\"老人家,\"嬴傒扶着老人坐下,触到他掌心的厚茧,\"司农寺已算过,\"他指向河岸边插着的玻璃标记桩,\"这堤坝高出往年最高水位三尺,闸口装了防淤玻璃网。\"想起实验室里的水流模拟实验,他补充道,\"若不信,可看这玻璃管里的水位记录——\"
农科生捧来玻璃记录筒,筒内的羊皮纸卷着每日水位数据,用荧光粉标注的警戒线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老农眯眼细看,突然跪倒在地:\"天镜显灵!公子真是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