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大堂中,皇亲国戚,高官重臣们,一道抽丝剥茧,寻找真相。
天光已大亮,真相也大白,事情的前后都大致推导了出来。
当日淑妃像往日一样,知会了负责皇帝衣食的程公公,要把炖好的燕窝粥送去泰阳宫,不过也只是想尽一份心意,未料想先皇会享用。
汪公公半道遇上程公公,说贤贵妃有事唤程公公过去。
汪公公正有要事去呈报给先皇,而程公公知晓先皇是不吃妃嫔之物的,按惯例就是拿到泰阳宫,放一会儿,凉了后就会给下人分吃了,所以就干脆让汪海林顺道送去泰阳宫。
中间还发生了什么,现在还不得而知,总之,燕窝粥到了先皇手中,并且还是下了毒的。
汪海林应当是知晓的,那时便透露出紧张,甚至在先皇面前打碎了琉璃碗。
至于找汪海林来对证,是办不到的,因为汪海林成了八皇子身边的大太监,跟着去了江南…
所以,也不需要对证了,左都御史的痛斥便是定论:“为虎作伥!”
至于后面的事,众大臣也推理通顺了。
确定先皇吃下毒药后,丞相应是有两手准备。
一是,把传位圣旨放到御书房,但这不一定能使人确信,如何让人及时发现传位圣旨也是问题。
二是,把圣旨放到先皇手边,一定会被人发现,也容易被相信,问题只在于怎么放。
但八皇子得到了消息,比起放传位圣旨,更情急着想救回先皇。
丞相无法,而传位圣旨这般重要之物,自不能放心让他人接手,于是丞相派人引开泰阳宫外的侍卫,又带上十几个高手亲自进入泰阳宫,放置传位圣旨。
泰阳宫的太监宫女们都说,之所以那时躲着未出声,便是见不可匹敌。
现下大臣们也认为,丞相带那么些人进去,就是做好了杀人灭口的准备。
至于丞相为什么能带着人手深夜进入皇宫,贤贵妃有后印在手,自是能找到办法。
在这之后,贤贵妃本是想把毒害先皇的事嫁祸于淑妃,一石二鸟,顺便除去五、九皇子。
而后可能是丞相判断,提起毒害,反而会节外生枝,不如默认病逝,另外再找机会把五皇子杀了,这事也就糊涂过去了。
太医院才刚被八皇子揭举,处置了马院史等一批人,自然没有人会怀疑太医还敢做假。
但现在回头看,可能整个太医院都在贤贵妃的权势之下,上司被八皇子弄没了,
接着要善后掩盖罪行,皇帝一死,没有皇后,也未立太子,整个皇宫都是手握后印的贤贵妃说了算,处置一些人不是轻而易举?
等八皇子登基坐上皇位,按理说已是瞒天过海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丞相他们定是没料到,泰阳宫里有奴仆目睹了一切!
更是绝未料到,先皇竟事先交待了不要人殉葬!这些本该沉寂于皇陵的人,百日后带着真相,又走了出来!
…
真相如同风暴般,随着一只只飞鸽,在大夏席卷开来!
卷进处理完事务,正想进鸦雀殿歇息的康王耳中!
“殿下!这是天助啊!这下八皇子注定穷途末路了!”吏部尚书欣喜若狂。
正欢喜的大臣们突然感到一寒…却是从怔愣中惊醒的康王,满眼森冷,声音如霜降,冷冷反问:“天助?”
吏部一愣,顿时反应过来,连忙跪下,补救道:“是先皇在天有灵!助殿下君临大夏!”
不过褚时琨已然无心去在意他人了!
父皇,竟真是被丞相毒害?那…那日的袭杀,也不是父皇授意?
似笑似哭,年轻的脸上神情恍惚着变幻,最终成了愤怒:“传令!立刻拔营!起兵伐逆!”
几个大臣一顿,户部尚书担道:“殿下!现在调集的兵力才二万,是不是再等两日,待兵马齐聚了再动身?”
“是啊,殿下!八皇子早早养了私兵无数!听闻现在还在大肆征兵,江南各家出钱出力,恐怕届时会有数十万大军!”三个尚书都在劝谏。
“乌合之众!就是百万兵也不堪一击!”
康王起身大步向外,但已不是去鸦雀殿的方向,眼中是熊熊怒火:“褚时琪!”
…
隆隆的雷声,伴随着倾盆大雨落下,壮阔的大江湍急起伏,似是要席卷岸边密密麻麻的蝼蚁。
“怎么老是下雨!”秦焘烦不胜烦的抱怨。
“南方嘛,山清水秀雨也多…”一旁的将士将淋湿的衣服架在篝火边。
“下起雨,军帐不够的问题恐怕要更严峻了。”留在新军辅佐秦焘的赵副将依然作副将,常年身处军伍中,更能看见一些实际的问题。
若不下雨,这些自告奋勇来的义士们风餐露宿也没有怨言,但现在原本十人的帐,得挤二三十人,拥挤闷热不说,长久下去,还容易瘟病发作。
南方正是褚时琪派系势力所在,越往江南,他们遭到的阻力越大,在层层险阻之中穿行!
已有不少当地官员、世家、乡绅设障阻挠,好在新皇私兵的暴行惹了民愤,不少百姓自发的帮他们渡过难关。
但百姓如同散沙,最多是零零散散的送些食物供他们吃饱。
没有能够统筹调度资源的势力支持,他们所需的一切都是短缺的!
军帐只是问题之一,更重要的是军械,他们不要说弄来马匹,装配骑兵了!连基本的战甲、武器都没有!兵卒们大都穿着单薄布衣,有些还拿着自已带来的柴刀和锄头!甚至,连穿的鞋子烂了都没得换!
而他们被各个城池都拒之门外,就算有钱也买不了东西!托百姓去买,也只能偷偷摸摸的买一点,塞牙缝都不够!一旦多买就会被发现,还会连累帮忙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