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挫骨扬灰(2 / 2)

看这戒严的阵仗,好似不止君后宫中出事。

裴氏心存疑虑,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便没有开口。

回到别院,马氏和莫寻星正翘首以盼。

他早上受到惊吓,回来后服了安胎药,这会睡醒没多久。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宋观澜细说祈福大典上发生的事。

前世,江暮秋身处后宅,他听说过无妄大师身死的消息,却不知道情况如此凶险,早知便不该让她去的。

“妻主,您有没有受伤?”

裴氏也目露担忧,宋观澜安抚道:“没有,我在后方观礼,距离远着呢。”

马氏趁机问起莫寻玥的下落:“观澜,你可见过她?”

宋观澜想起燕帝从莫寻玥手中拿剑的情景,何尝不是一种下意识的亲近与信任?

“她救了陛下,此刻应当在陛下宫里。”

话音刚落,打探消息的侍奴跑回来报喜,莫寻玥救驾有功,陛下允她入禁军当差,任内庭侍卫。

虽然官职不高,但禁军中的内庭侍卫和御前侍卫一样是陛下亲信。

流民入城那日错过的立功机会,这一次莫寻玥终于牢牢握住。

甚至一飞冲天,前途无量。

从前入朝为官要靠朝中官员举荐,官员出身世家望族,举荐首选族中晚辈。因此家中权势越是强盛,得到的官位越高。

权力如滚雪球一般,聚集到她们手中。

燕帝称帝以来,一直有意废除举荐制度,可深受此法助益的世家联合抵触,新政推行难之又难。

以太学为例,普通百姓入太学读书便是新政之一,她们需要学官举荐信,可学官多半出身世家,世家不同意新政,如同死结,难有解法。

时到今日,燕朝平民出身的官员不足十一,朝堂仍是世家的天下。

但禁军里,每个人都忠于皇帝,别人削尖脑袋得不到的机会落到了莫寻玥手中。

前厅喜气洋洋,实则唯有马氏真心为莫寻玥高兴。

不说宋观澜和江暮秋,莫寻星就高兴不起来,他怕莫寻玥越发得势,处理起马氏的胎也越轻而易举。

裴氏对莫寻玥没什么意见,只是为女儿鸣不平。

宋府侍卫救了多少百姓?凭什么就赏女儿几块破玉?好歹给个一官半职吧!

他的满腹牢骚说出来也没用,摸着胳膊上的伤,心底念起宋醉丹的好。

她前去梁州名义上是为了操练泓庙守卫,梁州堰出事,她稳住局面也就罢了,怎得还不回来?

回到别院后,各家被拘在院子里,形同软禁。

过了晌午,前头陆续传来消息,皇城司从尚衣局、尚工局、禁军、宫奴里抓出近三十人,全是萧国探子!

正是他们扰乱祭天大典,一手促成无妄师太的死!

陛下怒气未消,下旨把这些探子钉死在木桩上,再将木桩立在稷山的山道旁,让她们在寒风中流干血液,待风干后再挫骨扬灰!

侍奴说到一半,裴氏不忍再听,催促着侍奴收拾东西尽快离开行宫。

回程队伍浩浩荡荡,蜿蜒数里。

途中嫌闷,裴氏掀开车帘又白着脸放下。

马氏不明所以:“裴哥哥?”

说着探头向外看,裴氏拦住他:“为了腹中孩子,还是别看了。”

若隐若现的血腥气钻进鼻尖,马氏屏住呼吸,不敢再动。

行到途中,忍冬扣响车门:“主君,傅大人和……和崔主君来了。”

听到第一个称呼,裴氏皱眉,听到第二个更是皱起整张脸。

这俩人来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