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反转李隆基(23)
天幕的猜测,让所有帝王没有怎么怀疑,很快就接受了。因为他们略一思索,就发现,天幕说的李隆基的毛病,他们自己身上也有一点。
这不是胡乱的猜测和扣帽子,也不是天幕想要黑李隆基,这是基于人性的揣测。一个人身处高位久了,听顺耳的话听多了,就接受不了不好听的话,接受不了有人和自己对着干。
其中,刘彻和玄烨感觉自己像是被射中了好几箭。
这里天幕说的是李隆基面对安禄山起兵时的心态,何尝不也是他们年事高了以后,面对底下各势力之间争权夺利的感觉?皇位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东西,实际上代表的是他们的权力,他们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与挑衅。
“老年昏庸乱政”,也不是乱扣帽子,而是一种陈述事实。
嬴政抚须沉思,如今他虽一统六国,也处在天幕讲岳飞是所说的壮年,可自己随着岁数的增加,会不会也过于执拗与按照情绪做事?嬴政十分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天幕也对他的构想,进行了肯定,可他知道,自己是活不到那个年纪的。
自己追求长生之举,是否过于偏执,反而会坏事呢?毕竟所谓彭祖等高寿之人,也只存在于传说中。若追求长寿是逆天之举,下场怕是也不会有多好。
刘彻扶着额头,一点喝酒的心思都没有了。讲朱祁镇和赵构时,他可以畅快大笑大骂,可在李隆基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后,他就笑不出来了,也骂不出来了。
李隆基感情用事,刘彻发现自己也有这样的情况,年纪越大,似乎越在意别人是否觊觎自己的权力,是否真心臣服于自己,是不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事了。自己不喜欢刘据,一大因素不就是因为他常与自己有不同政见么?
本来刘彻还觉得,自己待太子,可比李隆基待太子要好一些,可想透自己与太子的关系,明白父子之间,责任大多在己身后,刘彻整个人都有些麻了。
赵德昭皱眉问:“这土木堡之变是何朝何代的事?为何我从未在书上读到过。”
赵匡胤轻咳了一声,压低声音道:“你当然无法在书上读到,这事儿发生在很远的以后。”
一边说着,赵匡胤还偷瞟赵德芳,见他正被天幕上那厮杀的场景所吸引,一双眼睛都看不过来,才放心了。
赵德昭一惊,先前看出父皇知道以后的事,没想到他此时会又主动说起来,也忙趁机压低声音问:“父皇……您是如何……”
赵匡胤摆摆手,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这些回头再与你说,莫要让你弟听到。”
“是!”赵德昭忙应道。只要父皇愿意告诉他就行。
这时就听到赵德芳嚷嚷道:“不对不对,那铠甲那兵器都不对,而且我看过哥舒翰的画像,他才不长那样,潼关之战时他应该更老!”
赵匡胤伸出大手在小儿子后脑勺上轻拍了一下:“有你看便知足罢!还想事事都一样?”
刚开始赵匡胤也没发现,天幕所展现的兵器服饰铠甲等有问题,可等到他看宋时,就发现错处不少。不过想到后人研究几百几千年的事,都是隔着书纸,靠着挖坟在研究的,有错漏很正常,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忘记祖宗做过的事,还能分析得头头是道,连当事人都颇受启发,便足矣了。
赵德芳摸了摸被拍痛的后脑勺,道:“我这不是觉得天幕无所不能,才不能接受它犯错么?”
赵匡胤道:“这天底下哪有无所不能之人?天幕也只是后人,是凡人,又不是神仙,能将许多事看透,便已十分了不起了。即便是现在眼下,咱们能将大唐的事都一一复原么?”
赵德芳摇了摇头,想想也是,宋与唐隔了不到一百年,许多事便已经说不清了,更何况是隔了上千年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