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反转李隆基(38)
高力士心中乱做了一团,他不知道皇帝为什么突然做了这个决定,是因为天幕说的话吗?
“大家,那天幕所言之事,并不一定为真,您……”高力士心一横,直接冒死劝谏皇帝。
太子李瑛一案,闹出了多大的风波,高力士现在想起来,依旧心有余悸,他不想再经历那样的事了。李隆基的孩子,大多是他看着长大的,他也不忍皇帝与皇子们之间,又闹出骨肉相残的事来。
李世民擡手,搭在了高力士的肩膀上:“高公公,天幕所言之真假,朕心中有定论。你担心的是,李亨若不能当太子了,下场怕是比李瑛好不到哪里去吧?这你便不用担忧了,朕不像……那般狠心。不让他做太子,是为大唐江山好,也是为李亨自己好。”
李世民看得出,李亨是个担不起大事的,要处理安史之乱那样的大事,不仅是李亨面对的外界阻力大,而且他自己心里的压力也极大。
高力士心中有无数理由、无数想法,最后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奴婢跟随大家身边几十年,一心只记挂着大家,大家所做决定,关乎到江山社稷,是奴婢一个内宦不应过问的。大家吩咐奴婢如何做,奴婢自然竭尽全力。”
高力士的识趣,也让李世民很满意,道:“那就好。”
李世民收回手,重新闭上了眼睛。
高力士缓缓站起身来,看着似乎进入了浅眠的皇帝,神情复杂,内心有千万种思绪在翻涌。
他只留下一个最机灵的小内侍候着,自己轻手轻脚地退出了太极殿。
“狠心?呵……”高力士琢磨着皇帝对他说的话,刚开始还觉得,皇帝说自己不狠心,有些可笑,前太子李瑛三兄弟就是他亲自处死的。
突然,高力士脚下一顿,眼睛蓦然睁大,整个人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样,钉在了原地。
“朕不像……那般狠心……不像……嗬嗬嗬……”高力士灵光乍现,明白皇帝差点说的是“朕不像李隆基那般狠心。”高力士感觉有些喘不上起来,忙扶住了一旁的柱子。
不远处的小太监忙过来扶住他,关切地询问高力士,是不是身体不适。
高力士感觉自己胸口被堵住了,有些喘不上起来,只能批命摇手。
两个小太监把他扶着在一旁坐下,高力士撑着双臂,用力喘气喘了好久,才换过来一些,整个人又哭又笑的,显得疯疯癫癫,有些奇怪。
小太监们不敢耽搁,忙去请太医。
高力士满脑子却只有那个事:如今的皇帝,真的不是他侍奉了四十多年的皇帝了,里面的芯子换了!换成了谁?他本一下子没想起来,可是这人非常自然地称朕,上朝也十分熟稔,再加上处理折子的速度与能力,以及一手飞白字体……
高力士一下子就对上了:那是太宗皇帝啊!
高力士哭着笑着,整个人滑落到地上,最后跪坐着对天叩拜:“天啊!天啊!您是故意这样安排的吗?”
待到太医赶过来时,看到高力士那样子,顿时惊吓了一把,忙上前把脉施针:“高公公这是受了不小的刺激,气血攻心,冲击脑中,让他有些神志不清醒了,快将他带回去!”
小太监们手忙脚乱地将高力士,送回了他自己的屋子。
李世民小憩了一会儿,醒来就听到小太监说,高力士病倒了,还描述了一下他疯魔的样子。
李世民知道,高力士是猜到了,如今的皇帝不是李隆基了,而是换了人。
“让高公公好生歇着就是。”李世民吩咐道,顺便命库房拨一些药材过去。
以后这宫里,还需要高力士帮着弹压着些,不能让他那么快就没了。
高力士病倒一事,并未影响到太多人。
李世民依旧每天叫李亨来分折子,分完折子,就让他去看看高力士。
高力士慢慢地也想通了,既然是太宗皇帝,他就更不应该质疑皇帝的决定,毕竟他可是难得的睿智又贤明的皇帝。
于是,李亨就感觉,高力士也变得有些怪怪的了。
李世民前朝的速度也不慢,很快就发布了要开恩科的政令。
朝中没有人可用,那他就搞科考,重新选拔人才来,再把那些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慢慢地换掉。
李世民也知道,天宝年与自己的贞观朝完全不同,贞观朝时大唐新立国没多久,一切都是打碎了重建,阻力来自现实而非人;但天宝年朝廷中势力已经形成,盘根错节,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利益,都会有非常大的人力来阻拦。这就很需要精力去处理应付了。
相对于杨国忠被下狱这件事,开恩科一事,反而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杨国忠的倒台,才关系到了更多人的利益,只有少部分人才感觉,这个事情怕是皇帝谋算深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