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反转李隆基(41)
想到天幕说的安禄山,高力士便觉得,那人就是一个炸*弹,不知道何时,便要将这朝廷炸个天翻地覆的。
高力士本不太信天幕所说之事,只是他确定了如今的皇帝是李世民,又加上他背地里偷偷查了这天幕的来处,却惊悚地发现,无人与这天幕有关!有可能就意味着,天幕的出现便是天意,而天幕所说之事,便是现实!
既如此,天幕与太宗皇帝,便都是来拯救这大唐的江山的罢?
这事越琢磨,越是这么回事,所以安禄山会造反一事,也就有了九成的可能了。
李世民听了,背着手,望向原处,道:“近几日,贵妃可有为杨家与杨国忠求情啊?”
高力士与杨贵妃的关系也不错,而李世民也没软禁杨贵妃,没有不许她与其他人往来,想必高力士还是会与她通些消息的。
高力士忙把腰弯得更低了:“奴婢……着人与她说了杨国忠所干的贪污之事,贵妃娘娘没多说什么,至于三位国夫人,贵妃娘娘希望大家能留她们性命。”
李世民略略思忖,也就明白了杨贵妃为何会这么做。她看完天幕,也知晓杨家所作所为,被世人骂了千年,定然是非常过分了,特别是杨国忠,称得上是祸国殃民,所以杨贵妃没置喙,但是她三个姐姐没机会插手朝政,所以有一线生机。
李世民道:“这就要看,待李泌查实完以后,她的三个姐姐有没有牵扯到人命官司,或者放印子钱之类的事儿了。”
高力士连连附和:“大家说的极是,若是触犯律法,就要按律法处置。”
这《贞观律》,可就是眼前这位太宗定下的,后面还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有出了《唐律疏议》,可见这位帝王对律法的重视。
李世民扭头看着高力士,道:“你的脑子,倒是转得挺快。”
高力士有些讪讪。
“你脑子转的快,想必贵妃也不会太差。到时候安禄山来了,该如何说,如何做,她自然知晓的。”
“是,大家。”高力士稍稍松了口气,看来太宗皇帝还没打算处置杨贵妃。
只是转念想想,压力更大的应该是他自己才是,毕竟他要把这一皇宫的人的嘴,给管紧了。
没多久,安禄山便到了长安,像以前一样声势浩荡的,不仅带了许多礼物来献给皇帝和贵妃,还带了乐舞团,全都是投皇帝与贵妃所好的。
安禄山自然也接到了消息,知道皇帝突然跟杨国忠翻脸,将他和杨家三姐妹关进了牢里,还提拔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李泌,去查杨国忠。另外,太子也突然被废了,又变成了忠王。长安发生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都透露着不寻常。
只是,对于安禄山来说,倒台的都是敌人,杨国忠以前就针对他,太子也和他不睦,两个人倒霉,他只有高兴的。
李世民接待安禄山时,举办了一场晚宴,杨贵妃也终于再次出现在了人前。
只是,明眼的人都看得出,贵妃娘娘现在不在皇帝身边亦步亦趋了,两个人还隔着一些距离,看来是真的生分了。
而且,贵妃娘娘脸上虽然有笑,可是眉间一直笼罩着轻愁,那眉头像是展不开似的。
当然,晚宴上,最受关注的还是安禄山,他不仅让自己的乐舞团进行了表演,还自己亲自上场载歌载舞,显得好像比皇子皇孙们都要孝敬皇帝。
达官贵人们也跟着呵呵笑,只觉得氛围有点诡异,可皇宫里的人是都看过天幕的,特别是李亨与他的几个儿子,看向安禄山的时候,脸上都带着冷意,笑起来的时候也是皮笑肉不笑的。
这里面最自然的,竟然是皇帝,他像是没有看过天幕似的,跟安禄山把酒言欢,询问他河北一带的情况,问河北士子们参加此次恩科的情况之类的,仿若真的将他当做心腹似的。
李世民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和安禄山演个戏而已,他还没怕过。
安禄山确实是李世民所担忧的一个隐患,只是李世民放眼整个大唐,这样的隐患多了去了,他要是沉不住气,这大唐江山就真难保住了。
这一夜的繁华盛会,对于许多人来说,就像是遮盖着炸*药桶的鲜花似的,显得那么虚假又脆弱。
晚宴后,安禄山依照着外臣入都的规矩,在早朝时给皇帝递上折子,并进行了一番口头上的工作报告。
按照安禄山的说法,河北一带是比较安宁的,只是因为临近外族聚居地,时常有外敌来袭,所以需要加强军队建设,提高战斗力之类的。
要不是李世民看过天幕,说不定还就真信了。
李世民听完安禄山的讲述,放下折子,道:“河北一带的情况,朕与众臣都了解,要将那一带治理好,不是一桩容易的事,这么些年,你也算是劳苦功高了。前杨相杨国忠因贪污被法办一事,想必你也听说了,如今他已经罢去官身,在牢中待查清一切罪责后进行审判。他一走,就空出一个相位来了,依照规矩,节度使你是有资格担任宰相一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