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鬼刘骜(21)
赵匡胤道:“这里面,有几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
因为他们都是帝制时代的人,所以看人看问题,会不自觉地就代入了天幕说的“正统”的立场,因为利益关系嘛,很正常。后世没了帝王,便能更为客观公正地看待王莽了。
千多年的历史上,像王莽那样的人,那样的事,不知凡几。
朱棣回忆了一番后,道:“父皇,对这史上的奸臣佞臣,天幕骂得最厉害的,便是秦桧了吧?”
像安禄山、王莽,天幕骂归骂,但是也夸了,给大家都提供了一些新角度,只有秦桧,骂得不比史书上轻。可见秦桧那臭名,并没有因为时间的过去而洗刷掉多少,反而一直被人们记着,一直遭受唾骂和嫌恶。
朱元璋轻轻点了点头,道:“这也很正常,安禄山和王莽虽然搞事,但他们针对的都是皇家,针对的是朝廷,但秦桧可不仅如此,他是联合外人,来搞自家人。”
世人最恨什么,当然是叛徒了。
秦桧很明显就是个民族的叛徒,所以后人一直记着他,一直骂他也不奇怪。
朱棣若有所思道:“看来,咱们也要学着后人一些,学他们如何看待事务和看待人的。王莽确实是以身试险,为后人踩了不少陷阱。”
说起王莽的井田制,朱元璋还是忍不住想起了那个他一直想要忽略的人——朱允炆。
朱标没了以后,他将对朱标的大部分情感,都转移到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的身上,所以朱元璋得知自己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后,也没很意外。只是他也没想到,朱允炆和他爹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政治上,哪怕朱标一天皇帝都没当过,都比朱允炆成熟千倍百倍,这样的朱允炆,压不住几个叔叔,太正常了。
朱棣说王莽为后人踩了不少陷阱,朱允炆他怎么就没看出来呢?虽然他天资不如他爹,但也没蠢到那个地步吧?
重新回到洪武年后,朱元璋再见到朱允炆时,心情极其复杂,有段时间对朱允炆忽冷忽热的,闹得朱允炆惶惶不安,还是朱棣知晓内情后,劝了几回,朱元璋才尝试着在朱允炆面前,调整好情绪和态度,毕竟朱允炆还没干过那些傻事,毕竟这孩子也是失了父亲的可怜人。
只是,有时候朱元璋复盘朱允炆的那些事,也会惊出一身冷汗,朱允炆虽不至于像朱祁镇那样蠢,但大明的摊子,他确实是镇不住。
如果朱允炆像天幕这般,撇开对王莽“乱臣贼子”身份的偏见,或许也能看到他所施行的“井田制”的弊端,也就不会又踩上同样的坑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看了一眼朱棣,老四在政治方面的敏锐度,就远超朱允炆,最后朱允炆被老四抢走皇位,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这次,朱允炆还是安安心心地当个富贵皇族吧,有时候朱元璋都忍不住拿朱允炆和朱祁镇放在一起比,总觉得朱允炆和朱祁镇一样,有败掉大明国运的能力。
玄烨听到天幕赞扬改革者们,就瞥了自己的儿子一眼。胤禛的摊丁入亩等方法,也算得上是勇于革新的先驱了吧?
玄烨也逐渐认清了事实,胤禛和其他儿子,就是比自己年轻,而且大都有自己的想法,以后这江山,还是要交给他们的。
【王莽的改革失败了,天下大乱了,到处都是农民起义,各种势力交杂纠缠。他死了后,扔下了这样一个大的烂摊子给活着的人。很神奇的是,这个时候汉朝气数并未断绝,反而有了绝处逢生的新契机。接下来就是咱们所知道的光武帝刘秀的时代了。刘秀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后裔,是他的九世孙,因为汉朝的推恩令,不断削减皇室分支人员的权力和地位,所以哪怕祖先是刘邦,刘秀也成了一个平民。】
【刘秀与王莽的昆阳之战,也是战争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案例,刘秀以三千人战胜了王莽部下率领的42万大军,不仅是汉朝历史上的决定性战役,更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一场战役。在这次战争期间,正好有陨石降落,许多不知情的人以为,是在双方交战时,天上降下了陨石雨砸了王莽的军队,所以刘秀方才取得了胜利。事实上陨石并不是在交战当天降下来的,而是在交战的前一天,后面有人神话了此事,才会觉得陨石是来帮刘秀打仗的。但这个说法有些辱刘秀了,这次昆阳之战能打赢,除了时机确实好,他自己与部下的士气如虹也是分不开的。伴随着陨石一起的,还有恶劣的天气,这对于特别迷信天象的西汉人来说,无疑是对军心的一种动摇,所以第二天交战时,王莽方的主帅王邑显得格外胆小和审慎,也就不奇怪了。】
【有人戏称,王莽和刘秀的对决,就是穿越者大战位面之子,前面已经破除了王莽是“穿越者”的说法,而刘秀是“位面之子”的说法,大家稍稍查查资料,也能知道玩笑的成分有多大了。除此之外,刘秀确实是匡扶汉室的功臣,是将汉朝差点断了的脉又续上的关键人物,可以说是让汉朝起死回生了,甚至实现了“光武中兴”。后来东汉又延续了一百九十五年,历经了十四个皇帝,和西汉只差了十几年,都是刘秀挽大厦于将倾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