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鬼刘骜(31)(1 / 2)

牡丹花下鬼刘骜(31)

刘彻召见了王莽,王莽在王凤跟前伺候了十多天,整个人都有些潦草了。

“臣匆匆赶到,未能收拾好面容,有污陛下眼睛,还请陛下责罚。”王莽对着皇帝,确实是十分恭敬。

天幕说的王莽重礼节,倒是不假。

刘彻自己都歪歪斜斜躺着,衣襟略略敞开,并未多整齐,所以也懒得计较这些,只让王莽站起来,道:“这些都是小事,朕召你前来,便是想问问你,将复兴乡学一事交给你,你的意愿如何?”

王莽刚站起来,又跪下行礼道:“臣自然万分欣喜。”

刘彻哦了一声,直接敞开说亮话:“可是如今朝廷在银钱的事上,十分不趁手,你若是接下这个活儿,所要面临的问题可不少啊。”

钱能解决万千烦恼,没钱的时候,万千烦恼都回来找你,哪怕是皇帝,也是如此。

王莽双手相叠,擡于眼前,道:“臣十分清楚,但臣以为,陛下将如此重担交予臣,便是信任臣的为人与能力,臣自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所托!”

刘彻顿时笑了:“好!很好!太后,你可都听到了?!”

这时候,王政君突然从屏风后气冲冲地转了出来,没有冲着皇帝去,而是冲到王莽跟前:“你这孩子!干嘛那么痛快地接下这等苦差事!这么实心眼做什么?”

原来,刘彻刚发出谕令没多久,王政君就知道了,就跑来找皇帝了。

她本以为,皇帝会看在王氏已经被打压得一退再退的份上,会给王莽安排一个好一些的官职或者事情,没想到竟是让王莽去穷乡僻壤的地方,去给人搞什么乡学。

王政君哪里坐得住,立马就跑来找刘彻,想要说服刘彻收回成命。

刘彻哪里是她能做得了主的,当即便道:“朕也是手下无人可用,才想到了王表弟。既然朕觉得合适,太后觉得不合适,那不如将王莽找来,当面问问他,乐不乐意?”

王政君别无他法,只好先应下了。

于是王莽被召来了未央宫,王政君躲在屏风后,听着君臣二人的对话,听听王莽自己的意见。

事实不出刘彻所料,王莽毫不犹豫地就接下了这份苦差事。

刘彻笃定王莽一定会应下,一个是天幕的预言,已经让王家有些战战兢兢,生怕篡权的罪名就被皇帝扣到了他们家头上,若真那样,太后也救不了他们,淳于长就是杀鸡儆猴的鸡;另一个是王家确实被打压惨了,皇帝才清除掉了朝中十几个王氏子弟,虽然有些重要官职,还是王氏族人在担任,但大多都吓破了胆,根本没有扛起家族重任的心性和胆气。

这次王莽在王凤榻前侍疾,王凤与他说了许多话,其中有一个核心意思,就是要王莽撑起王氏的门楣。

天幕说王莽篡权,对于别人和刘氏皇族来说,是大忌是祸患,但王凤却看到了另一个契机——王莽能走到皇位上去,说明他是有本事有胆识的,在这一点上,王氏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于是,在王凤的病榻前,王莽接下了这份重任。

刘彻早已派人盯着王家,对于王家的动向,他一直掌握着,所以说起王莽愿不愿意接下这个活儿时,刘彻便十分有信心。

王政君是个脑子不好使,对政治更是不怎么通晓的人,但王氏这样的姓氏和大族,必然有聪明人。天幕已经说破了王氏当外戚会走的路子,如果王氏还顺着这条路走下去,那等着他们的,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必然要考虑其他的出路了。

被皇帝打压的王氏,如果真的就那么低调下去,恐怕就会真的一蹶不振,从此难以起来了,所以王氏想要回到朝堂,想要重新变得煊赫,就必须要付出一些代价。王莽接下复兴乡学的事儿,还只是开始,以后王氏还要更加卖力地表现自己,要逐渐放弃王政君这条路,才可能重回正轨,才有再次辉煌的机会。

刘彻看着王政君冲到王莽跟前质问,嘴角勾了勾,这王氏,还是尽早认清楚王政君的利害,尽早切割吧。

王政君这样的愚蠢之人,加上王氏那种贪恋权位的家族,两者搞到一起的时候,还真是一件麻烦事。

王莽知道皇帝正看着他,所以十分认真地表忠心道:“太后,此乃臣自己的意愿,还请太后宽容理解。”

王政君真是被王莽气得站立不稳,她一心为娘家子侄谋出路谋将来,这侄子却不领情,真是气死他了。

后面的宫女忙扶住了王政君,低声安抚她。

王政君终于慢慢地平复了一些怒火,对王莽道:“既然这是你自己选的,那以后吃了苦头,可别来找我!”

说完,直接甩袖子离开了。

后面的宫人们急忙跟了上去。